一、为什么上高原后腿会疼?
很多人以为高原反应=头痛、恶心,其实下肢肌肉酸痛也是常见表现之一。原因主要有三点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缺氧导致乳酸堆积:海拔升高,血氧饱和度下降,肌肉无氧代谢增加,乳酸无法及时清除。
- 步行强度骤增:在平地很少徒步的人,一到高原就长时间走路或负重,肌肉微损伤。
- 体液重新分布:高原干燥、呼吸加快,血液黏稠度升高,微循环变差,肌肉容易僵硬。
二、高反腿疼是危险信号吗?
先自问:疼的是肌肉还是关节?
- 肌肉酸痛:多为双侧对称、按压更痛,活动后略缓解,通常不伴肿胀。
- 关节疼痛或单侧剧痛:需警惕深静脉血栓(DVT)或应力性骨折,尤其出现皮肤发红、发热、明显肿胀时,必须立即下撤就医。
三、现场如何快速缓解?
1. 立刻停止继续上升
继续爬升只会加重缺氧,让乳酸更难以代谢。原地休息或下降300-500米,症状多能明显减轻。
2. 动态拉伸+静态按压
- 动态:勾脚尖、踮脚跟各20次,促进静脉回流。
- 静态:双手拇指按压腓肠肌、比目鱼肌,每点按压10秒,重复3轮。
3. 温热与冷敷交替
白天用雪水冷敷10分钟减轻微炎症;晚上睡袋内用暖宝宝或热水袋热敷15分钟,改善血流。
4. 补液与电解质
高原本就干燥,每步行1小时至少小口喝150-200 ml含电解质饮料,钠钾镁同步补充,乳酸才能被顺利转运。
四、药物与辅助装备清单
| 类别 | 推荐 | 用法 |
|---|---|---|
| 口服 | 布洛芬缓释胶囊 | 每次300 mg,每日2次,餐后服 |
| 外用 | 双氯芬酸钠凝胶 | 涂抹后轻揉5分钟,每日3次 |
| 辅助 | 梯度压缩袜 | 白天全程穿着,压力20-30 mmHg |
| 氧疗 | 便携氧气罐 | 流量2 L/min,每次吸10分钟 |
五、回到平原后腿疼还会持续多久?
多数人在72小时内明显缓解,7天内完全恢复。若超过一周仍感酸痛,需排查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是否合并横纹肌溶解(尿色酱油样、CK值飙升)。
- 是否因下撤途中二次损伤(如急跑、跳石头)。
- 是否电解质紊乱未纠正(低钾、低钠)。
六、出发前如何预防高反腿疼?
1. 阶梯式适应
每上升1000米留宿一晚,给身体48小时产生更多EPO(促红细胞生成素)。
2. 提前训练
出发前4周,每周3次负重10公斤爬楼30分钟,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5%-75%。
3. 饮食策略
- 高碳水:米饭、面条占全天热量60%-65%,减少蛋白质分解产氨。
- 高抗氧化:蓝莓、红景天胶囊,降低自由基对肌细胞的损伤。
4. 睡眠管理
高原夜间呼吸频率增加,深度睡眠减少。使用乙酰唑胺125 mg睡前服,可减少周期性呼吸,提高肌肉修复效率。
七、常见误区澄清
- “腿疼忍忍就过去”:若合并DVT,强行坚持可能引发肺栓塞。
- “多喝葡萄糖就能扛”:单糖摄入过多反而抑制脂肪氧化,能量更快耗竭。
- “高原红景天万能”:红景天需提前7-14天服用才有效,临时抱佛脚意义不大。
八、真实案例复盘
去年国庆,一位32岁男性在稻城亚丁徒步第二天出现双侧小腿胀痛、步态沉重。现场判断为典型乳酸堆积,立即:
- 下撤至洛绒牛场营地(海拔降400米)。
- 口服布洛芬+梯度压缩袜+热水泡脚。
- 夜间血氧监测,SpO₂由82%回升至89%。
次日疼痛指数从8分降至3分,顺利完成剩余行程。关键点:早识别、早下撤、早干预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