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所有人到拉萨都会高原反应,但超过70%的首次进藏游客会在海拔3650米的拉萨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。症状通常在抵达后6-12小时内显现,快的人下飞机2小时就有感觉。

什么是高原反应?身体到底发生了什么
高原反应(AMS)本质是缺氧应激。拉萨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海平面的65%,当血氧饱和度从98%骤降到85%以下,身体会出现:
- 脑血管扩张:引发头痛、头胀
- 肺动脉高压:导致气喘、胸闷
- 电解质紊乱:出现恶心、乏力
这些反应是身体在72小时内建立红细胞代偿机制前的过渡状态。
哪些人更容易中招?
| 高风险人群 | 相对安全人群 |
|---|---|
| • 直飞拉萨无中转 • 感冒未痊愈 • 肥胖(BMI>28) • 有慢性缺氧病史 | • 阶梯式进藏(如先到林芝) • 长期有氧运动习惯 • 青少年(12-25岁) • 藏族血统 |
注意:身体强壮≠免疫高反,肌肉发达者耗氧量更大反而风险高。
症状分级:从轻微到要命
轻度(占比60%)
太阳穴钝痛+走路喘+夜间失眠,类似醉酒状态,24小时后自行缓解。
中度(占比25%)
喷射状呕吐+持续头痛+指甲发紫,需吸氧+药物干预。

重度(占比2%)
出现肺水肿(咳粉红色泡沫痰)或脑水肿(意识模糊),必须立即下撤至低海拔。
为什么有人下飞机就倒,有人活蹦乱跳?
基因差异是主因:EPAS1基因突变的藏族人血红蛋白浓度比汉族低30%,反而更适应缺氧。此外:
- 上升速度:火车进藏比飞机缓冲12小时
- 心理因素:过度焦虑会放大躯体反应
- 行为差异:抵达当天洗澡/饮酒者风险增加3倍
预防清单:出发前就该做的事
药物准备:提前7天服用红景天胶囊(每日3次,每次2粒)+备好乙酰唑胺(125mg/次,每日2次)。
体能训练:出发前两周每天进行间歇性缺氧训练(如屏息游泳、高原模拟面罩跑步)。
行程设计:优先选择林芝→拉萨→日喀则的阶梯路线,每上升1000米停留1天。

抵达当天的生存指南
黄金4小时:落地后立即做这3件事:
- 机场出口购买便携式血氧仪(低于85%立即吸氧)
- 入住供氧酒店(确认房间有弥散式供氧而非鼻管式)
- 喝2L电解质饮料(推荐宝矿力+葡萄糖粉1:1调配)
禁忌行为:当天不洗头、不抽烟、不逛八廓街。
症状出现后的应对流程
第一步:停止活动静坐,用血氧仪监测(每15分钟一次)。
第二步:头痛服布洛芬(200mg),呕吐服胃复安(10mg)。
第三步:若2小时无缓解,联系酒店前台呼叫24小时高原医疗站(拉萨市区有6个流动急救点)。
关键时刻:出现幻觉或无法平卧时,立即包车前往西藏军区总医院(市区车程20分钟,有高压氧舱)。
长期适应:如何像藏民一样生活
在拉萨待满7天后,身体会产生这些变化:
- 红细胞数量增加20%(类似天然EPO)
- 2,3-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升高,提升氧气释放效率
- 线粒体密度增加,细胞用氧能力提升
此时可逐步尝试甜茶+糌粑的饮食组合,高碳水+酥油茶中的脂肪能优化缺氧代谢。
返程后遗症:醉氧怎么办?
回到平原后,部分人会出现“醉氧”(乏力、嗜睡),这是因为:
- 过量红细胞导致血液粘稠
- 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左移
建议:返程后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,每天饮水3L加速红细胞凋亡,通常1-2周可自行恢复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