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域高原的住宿到底该怎么选?
第一次进藏,最常被问到的就是“住哪里才安全又舒服?”其实答案并不唯一,关键看你的行程、预算和身体状况。下面把常见的几种住宿场景拆开讲,方便对号入座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1. 拉萨市区:高反缓冲第一站
大多数航班与火车都直达拉萨,海拔约3650米,是适应高原的“过渡带”。
- 八廓街老城区的藏式客栈:步行即可到大昭寺,夜晚转经氛围浓,但巷子深、行李得自己提。
- 仙足岛生态小区:临拉萨河,相对安静,很多客栈带电梯与供氧机,适合怕吵又怕高反的人。
- 连锁酒店:如全季、亚朵,房间密闭性好,暖气足,缺点是少了点“藏味”。
2. 林芝低海拔:怕高反的“后花园”
海拔2900米,植被茂密,氧气充足,常被当作“进藏前哨”。
- 鲁朗小镇的度假型酒店:推开窗就是雪山森林,含氧量高,适合带老人小孩的家庭。
- 工布江达的民宿:价格亲民,老板多会讲汉语,还能喝到自家酿的酥油茶。
3. 珠峰大本营:帐篷还是绒布寺招待所?
海拔5200米,条件艰苦,但星空值回票价。
- 绒布寺招待所:有砖墙和厚被子,夜里不至于被风吹跑,但公共卫生间味道感人。
- 巴松村民宿:离大本营车程一小时,海拔降到4300米,睡得更踏实,第二天再拼车上去看日出。
高原反应怎么缓解?从住到吃一次说透
住得再高反也难受,所以“住”与“缓”必须一起抓。
1. 住宿自带供氧=救命稻草?
不是所有供氧都靠谱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中央供氧:像医院管道,浓度稳定,但价格贵,常见于四星以上酒店。
- 房间制氧机:噪音大,适合睡前开两小时,别整晚吹,容易鼻腔干燥。
- 便携氧气瓶:超市药店都能买,20元一瓶,爬楼或洗头前吸两口,别等喘不上气才想起它。
2. 进藏第一晚:到底能不能洗澡?
老藏漂的说法是“忍一晚,保平安”。
- 原理:热水澡会扩张血管,加速耗氧,高反症状可能瞬间加重。
- 折中方案:入住当天用温水擦身,换干净内衣,第二天若无头痛再快速淋浴,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。
3. 吃什么能“压”住高反?
别迷信红景天,吃对比吃药更管用。
- 高糖:葡萄糖口服液、巧克力,快速补能,减少头晕。
- 高碳:面条、糌粑,易消化,减少肠胃负担。
- 电解质:泡腾片或宝矿力,防止因干燥和利尿导致的脱水。
真实案例:三个人的三种住法
用故事说话,比列参数更直观。
案例A:90后独行背包客
路线:成都飞拉萨—青旅多人间—火车硬座到日喀则—拼车去大本营。
- 住宿花费:拉萨青旅床位60元/晚,大本营帐篷120元/晚。
- 高反应对:第一晚头痛,靠青旅前台免费提供的制氧机+葡萄糖撑过去。
案例B:带爸妈的家庭团
路线:林芝进藏—鲁朗住两晚—拉萨升级供氧酒店—火车离藏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住宿花费:鲁朗度假酒店800元/晚,拉萨供氧房1200元/晚。
- 高反应对:爸妈在林芝几乎没感觉,到拉萨后爸爸轻微气喘,酒店医生上门测血氧,确认无碍后继续行程。
案例C:摄影发烧友
路线:川藏线自驾—波密—然乌—珠峰—阿里。
- 住宿花费:波密民宿200元/晚,阿里无人区露营0元。
- 高反应对:提前一周吃红景天,带指夹式血氧仪,低于85就停车休息,露营时把车窗留缝,防止一氧化碳中毒。
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Q:住得越高,高反越严重吗?
不一定。关键看上升速度。拉萨3650米,如果直飞,有人当晚就头痛;若从林芝2900米慢慢开到拉萨,身体已逐步适应,反而没事。
Q:民宿和酒店哪个更安全?
看海拔。在4000米以下,民宿性价比高;在4500米以上,建议选择有医疗合作的酒店,夜里出现肺水肿能第一时间吸氧+送医。
Q:可以带宠物进藏住宿吗?
拉萨市区部分宠物友好酒店接受小型犬,需提前沟通并签责任书;珠峰大本营禁止宠物,风大且温差剧烈,对动物也是折磨。
最后的私房清单:住得安心的小物件
- 一次性睡袋内胆:高原洗衣难干,隔脏又保暖。
- 耳塞+眼罩:八廓街早六点就响起转经声,浅睡眠必备。
- 折叠泡脚盆:睡前热水泡脚十分钟,比吸氧更能缓解疲劳。
- 迷你加湿器:酒店暖气足,湿度常低于20%,鼻腔干裂易流鼻血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