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原反应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?
很多人把高原反应形容成“喝醉酒+重感冒”的混合体:头晕、恶心、心跳像打鼓、走两步就喘。根本原因是海拔升高→氧气稀薄→血氧饱和度下降→细胞缺氧。身体为了自救,会加快呼吸、心跳,但短时间内仍跟不上节奏,于是出现各种不适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去西藏前,哪些药必须提前准备?
1. 预防类:让身体提前“适应”高原
- 乙酰唑胺(Diamox):碳酸酐酶抑制剂,能促使肾脏排出碳酸氢盐,造成轻度代谢性酸中毒,从而刺激呼吸中枢,让呼吸更深更快,提前适应缺氧环境。
服用方法:出发前一天开始,每次半片,每日两次,连续三天。 - 地塞米松(Dexamethasone):糖皮质激素,可减轻脑水肿,降低颅内压,适合对乙酰唑胺过敏或不能耐受的人群。
服用方法:每日两次,每次,进入高原后第二天可减量。
2. 对症类:出现症状时立即使用
- 布洛芬:缓解头痛、肌肉酸痛,起效快,30分钟内可见效。
- 多潘立酮:止吐,尤其适合伴随胃胀、反酸的高原反应。
- 速效救心丸:胸闷、心悸明显时舌下含服,扩张冠状动脉,改善心肌供血。
乙酰唑胺 vs 地塞米松:我该选哪一个?
自问:两者都能预防高原反应,区别在哪?
自答:
- 作用机制不同:乙酰唑胺通过呼吸调节,地塞米松通过抗炎、抗水肿。
- 起效时间:乙酰唑胺需提前服用,地塞米松可在抵达高原后加用。
- 副作用:乙酰唑胺常见手脚麻木、味觉改变;地塞米松可能升高血糖、影响睡眠。
- 禁忌人群:磺胺过敏者禁用乙酰唑胺;糖尿病患者慎用激素。
红景天到底有没有用?
自问:网上说红景天是“天然高原神药”,可信吗?
自答:
- 研究证据: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,红景天提取物可提升血氧饱和度,但效果弱于乙酰唑胺。
- 服用周期:需提前7-14天开始,每日,连续服用。
- 适用人群:轻度高原反应、对西药抵触者,可作为辅助。
- 注意:选择标明“红景天苷≥3%”的正规产品,避免买到“糖水片”。
进藏途中突发严重高反怎么办?
“黄金三步骤”
- 立即下撤:海拔下降300-500米,症状可缓解50%以上。
- 高流量吸氧:便携式氧气瓶,每分钟2-4升,持续吸氧20分钟。
- 药物急救:口服地塞米松,同时肌注呋塞米,快速脱水降颅压。
儿童、孕妇、老人用药特别提醒
- 儿童:乙酰唑胺剂量按体重,不推荐地塞米松,除非医生指导。
- 孕妇:禁用乙酰唑胺(FDA C类),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,但需权衡利弊。
- 老人:合并高血压、冠心病者,优先吸氧+下撤,药物选择更保守。
常见误区大辟谣
误区1:提前吃感冒药能防高反?
自答:感冒药含抗组胺成分,可能加重嗜睡、乏力,对缺氧无帮助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误区2:葡萄糖注射液能“补氧”?
自答:葡萄糖只能提供能量,无法提高血氧,过量反而引起血糖波动。
误区3:喝酒能“活血”抗高反?
自答:酒精抑制呼吸中枢,加重缺氧,是高原大忌。
打包清单:去西藏药箱这样装
| 类别 | 药品 | 数量 | 备注 |
|---|---|---|---|
| 预防 | 乙酰唑胺 | 10片 | 提前3天开始 |
| 急救 | 地塞米松 | 5片 | 严重高反时 |
| 止痛 | 布洛芬 | 10粒 | 头痛首选 |
| 止吐 | 多潘立酮 | 10粒 | 胃胀恶心 |
| 辅助 | 红景天胶囊 | 1盒 | 提前半月吃 |
| 器械 | 血氧仪 | 1个 | 实时监测 |
最后的叮嘱
再有效的药也替代不了缓慢上升、充分休息、多喝温水。如果计划直飞拉萨,建议落地当天不洗澡、不熬夜、不剧烈运动,给身体24小时适应窗口。一旦出现“头痛+呕吐+走路不稳”三联征,立即就医或下撤,千万别硬扛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