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高原吃什么药_高原反应药怎么吃

新网编辑 32 0

高原反应到底怎么来的?

当海拔超过2500米,大气压下降,空气中氧分压随之降低,人体吸入的氧气减少,于是出现头痛、乏力、恶心、失眠等典型症状。医学上将这一系列表现统称为“急性高原病(AMS)”。

去高原吃什么药_高原反应药怎么吃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去高原吃什么药?主流药物清单一次说清

1. 乙酰唑胺(Diamox)——预防首选

作用机理:通过抑制碳酸酐酶,促使肾脏排出碱性尿液,血液酸化,从而刺激呼吸中枢,提高血氧饱和度。

用法用量: - 预防:出发前1-2天开始,每次125-250 mg,每日2次,持续至抵达高原后2-3天。 - 治疗:出现症状后,可增至每次250 mg,每日2-3次。 - 儿童:2.5 mg/kg,每日2次。

常见副作用:手指麻木、味觉改变、多尿。 禁忌:磺胺过敏、严重肾功能不全、怀孕早期。


2. 地塞米松(Dexamethasone)——快速缓解症状

作用机理:强效糖皮质激素,可减轻脑水肿、降低颅内压。

用法用量: - 急性症状:首剂8 mg口服,随后每6小时4 mg。 - 与乙酰唑胺联用:症状严重时,两者可短期并用,但需医生指导。

去高原吃什么药_高原反应药怎么吃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注意:停药需逐渐减量,避免“反跳”性头痛。 禁忌:活动性消化道溃疡、真菌感染。


3. 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——对症止痛

适用场景:仅头痛、肌肉酸痛,无恶心、呕吐等中度以上症状。 用法:布洛芬200-400 mg,每6-8小时一次;对乙酰氨基酚500 mg,每4-6小时一次。 提醒:空腹服用易刺激胃黏膜,建议餐后。


4. 中成药与保健品——辅助可,勿依赖

  • 红景天胶囊:提前7-10天服用,每日2-3次,每次2粒。研究提示可提高耐缺氧能力,但证据等级较低。
  • 肌苷口服液:改善细胞能量代谢,缓解乏力,适合轻度不适。
  • 葡萄糖粉:快速补充能量,减轻头晕,但无法替代药物。

高原反应药怎么吃?时间、剂量、人群差异全解析

出发前多久开始用药?

乙酰唑胺需提前1-2天,让血药浓度稳定;红景天至少提前一周;地塞米松可在出现症状后“救急”,无需提前。

儿童、孕妇、老人如何用药?

  • 儿童:首选乙酰唑胺,剂量按体重2.5 mg/kg,每日2次;避免地塞米松长期口服。
  • 孕妇:怀孕早期禁用乙酰唑胺;中晚期权衡利弊后小剂量使用;地塞米松属C类药物,需专科医生评估。
  • 老人:常合并高血压、糖尿病,糖皮质激素可能影响血糖,需监测血压、血糖。

能否“混搭”用药?

乙酰唑胺+地塞米松可在症状严重时短期并用,但两者均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,需监测血钾、血钠。 不推荐:红景天与地塞米松同服,前者可能增强后者代谢,降低疗效。


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
Q:提前锻炼+吸氧,还需要吃药吗?

A:体能训练只能提高心肺功能,无法改变大气压。便携式氧气瓶仅临时缓解,不能预防。若目的地海拔>3500米,仍建议药物预防。

去高原吃什么药_高原反应药怎么吃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Q:吃了乙酰唑胺还是头痛,怎么办?

A:先排除脱水、低血糖。补足水分、能量后仍痛,可加用地塞米松4 mg,并下撤300-500米高度。

Q:网上流行的“高原安”靠谱吗?

A:成分多为红景天、党参、黄芪等,属于保健品,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。可作为辅助,不能替代处方药。


服药之外,这些细节决定成败

  • 阶梯式上升:每上升600-800米留宿一晚,让身体逐步适应。
  • 足量饮水:每日至少3升,避免酒精、咖啡因。
  • 高碳水饮食:碳水代谢耗氧少,减轻缺氧负担。
  • 夜间监测:使用指夹式血氧仪,SpO₂<85%且症状加重,立即下撤。

实战方案:5天高原行程用药示范

Day -2:开始口服乙酰唑胺125 mg,每日2次。 Day -1:继续乙酰唑胺,检查行李:地塞米松、布洛芬、血氧仪。 Day 1:抵达拉萨(3650 m),当日不洗澡、不熬夜,饮水>3 L。 Day 2:轻度头痛,加服布洛芬200 mg,血氧91%,继续观察。 Day 3:前往纳木错(4718 m),出发前加服乙酰唑胺至250 mg,夜间头痛加剧,口服地塞米松4 mg,血氧降至87%,决定次日清晨下撤。


药物购买与携带小贴士

  • 乙酰唑胺、地塞米松属处方药,需凭医生处方在正规药房购买。
  • 出行时随身携带药品原包装,避免安检纠纷。
  • 高原地区药房药品批次可能不同,建议在城市备足全程用量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