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高原反应?
高原反应,又叫急性高山病(AMS),是**人体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到海拔2500米以上**时,由于缺氧、低气压、干燥空气等多重因素刺激,引发的一系列生理不适。它并不是“体质差”的专利,**任何人都有可能中招**,包括常年健身的运动员。

高原反应的症状有哪些?
常见症状可分成轻、中、重三级:
- 轻度: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乏力、食欲下降、睡眠浅。
- 中度:呕吐不止、持续剧烈头痛、走路不稳、呼吸急促。
- 重度:意识模糊、肺水肿(咳粉红色泡沫痰)、脑水肿(抽搐、昏迷)。
问:头痛到什么程度需要警惕?
答:如果**休息30分钟仍不缓解**,并伴随恶心或呕吐,就提示可能进入中度高原反应。
为什么有人症状轻,有人症状重?
影响因素大致分三类:
- 上升速度:飞机直达比汽车盘山更易出现症状。
- 海拔高度:每升高1000米,大气压下降约12%,缺氧程度呈指数级增加。
- 个体差异:儿童、肥胖者、有慢性心肺疾病的人风险更高,但**与平时体力好坏无必然关系**。
问:提前锻炼肺活量能预防吗?
答:锻炼能提高基础携氧能力,但**无法缩短红细胞生成周期**,因此只能减轻,不能完全避免。
去高原前必须知道的事
1. 至少提前7天开始药物预防
• 乙酰唑胺(Diamox):每日125-250 mg,早晚各一次,**可减少50%发病率**。
• 地塞米松:适用于对磺胺过敏者,但需医生处方。
• 禁忌:孕妇、磺胺过敏、肾功能不全者慎用。

2. 阶梯式上升原则
• 每上升1000米,**至少留宿一晚**适应。
• 若乘飞机直达,**首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**、不洗澡、不饮酒。
• 行程示例:成都→康定(2600 m)住一晚→稻城(3700 m)再住一晚→亚丁景区(4000 m+)。
3. 必备物品清单
- 便携血氧仪(<90%需警惕)
- 头痛药: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
- 口服补液盐:纠正脱水
- 鼻喷生理盐水:缓解干燥出血
- 保温杯:小口多次饮水,每日≥3 L
出现症状后怎么办?
轻度自救
• 立刻停止上升,**原地休息**。
• 吸氧:便携式氧气瓶每次2-3口,**避免长时间连续吸氧**以免抑制自身代偿。
• 高碳水饮食:面条、葡萄糖,**减少耗氧量**。
中重度处理
• 每下降500米,症状可缓解50%。**下撤是唯一根治手段**。
• 若无法立即下撤,使用便携高压氧舱(Gamow袋)临时救治。
• 联系景区救援电话:稻城亚丁 0836-5728888,西藏旅游投诉 0891-6834193。
常见误区一次说清
误区一:红景天提前吃就能万事大吉。
实际:现有研究样本量小,**效果不如乙酰唑胺明确**,可当作辅助,不能替代。
误区二:喝酒能暖身助眠。
实际:酒精扩张外周血管,**加速散热和脱水**,反而加重缺氧。
误区三:小孩恢复快,不用太在意。
实际:儿童表达能力有限,**病情进展更快**,需更频繁监测血氧与精神状态。
返程后仍不适,要做什么检查?
如果回到平原后**72小时仍持续头痛、咳嗽或乏力**,建议做:
- 胸部CT:排除高原肺水肿残留。
- 头颅MRI:排除脑水肿或静脉窦血栓。
- 血常规:观察红细胞、血红蛋白是否异常增高。
问:多久能再次前往高原?
答:轻中度且无并发症者,**休息1-2周**即可;重度或有肺脑水肿者,需**间隔3个月以上**并做心肺评估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