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青海旅行,最常被问到的就是“会不会高反”“怎么提前预防”。下面用亲身经历+医学常识,把大家最关心的疑问一次说透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青海到底多高?海拔数字先心里有数
- 西宁市区:约2260米,多数人无明显反应。
- 青海湖周边:3200米左右,轻微头痛、困倦开始出现。
- 茶卡盐湖:3059米,因景区步行多,体感比青海湖明显。
- 可可西里、昆仑山口:4600米以上,**高反概率陡增**。
高原反应是什么?身体在“报警”
高原反应本质上是**缺氧导致的生理应激**。海拔每升高1000米,大气氧含量下降约10%。当血氧饱和度降到90%以下,身体就会用头痛、恶心、乏力来“抗议”。
常见症状分级
- 轻度:太阳穴胀痛、走路喘、夜里睡不踏实。
- 中度:持续呕吐、心慌、指尖发紫。
- 重度:肺水肿(咳粉红色泡沫痰)、脑水肿(意识模糊)。
**一旦出现中度以上症状,立即下降海拔并就医。**
进青海前,必须做的3项准备
1. 体检别偷懒
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未控制的高血压、严重心脏病患者,**不建议贸然上高原**。孕妇、婴幼儿也需谨慎。
2. 药物到底吃不吃?
红景天胶囊提前7天开始服用,能提高血氧利用率;乙酰唑胺(需处方)可加速适应,但**肾功能不全者禁用**。感冒药、布洛芬、葡萄糖粉随身带,头痛或低血糖时立刻补。
3. 体能储备
出发前两周每天快走或慢跑30分钟,**增强心肺耐力**。别熬夜、别饮酒,让身体处于“满血”状态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抵达后24小时,决定你后面几天状态
落地西宁,先“躺平”
飞机或火车抵达后,直接去酒店休息,**不洗澡、不逛街**。洗澡会扩张血管,加重缺氧;逛街消耗体力,夜里容易高反。
喝水有讲究
每天2.5升温水,**小口多次**。电解质水更佳,可自制:500ml矿泉水+1g盐+10g葡萄糖。
饮食“三高一低”
- 高碳水:面条、米饭易消化,供能快速。
- 高蛋白:牛肉、鸡蛋修复组织。
- 高维生素:西红柿、苹果抗氧化。
- 低脂肪:油炸食物加重胃肠负担。
在青海湖、茶卡,如何边走边防高反?
行车节奏:海拔“阶梯式”爬升
从西宁到青海湖,建议**中途在湟源或日月山短暂停留**,让身体逐步适应。切忌一口气冲到黑马河。
景区游玩技巧
- 上午10点前阳光柔和,紫外线却强,**物理防晒(帽子+墨镜)优先**。
- 拍照时别为了凹造型跑跳,**心率保持在“能说话不能唱歌”**的状态。
- 随身带便携血氧仪,低于85%立刻坐下吸氧。
夜里失眠怎么办?
高海拔导致浅睡眠是常态。可尝试:
- 垫高枕头,减少脑部充血。
- 睡前热水泡脚10分钟,促进下肢血液回流。
- 若仍无法入睡,口服半片佐匹克隆(需医生指导),**切勿自行加量**。
返程后,身体还会“报复”吗?
回到平原,有人会出现“低原反应”,表现为嗜睡、乏力。一般2–3天自行缓解。**多喝水、早睡、不剧烈运动**,让身体重新适应富氧环境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常见误区,一次说清
- “年轻人不会高反”——**错!**年轻男性因代谢快,反而更易出现症状。
- “吸氧会上瘾”——**错!**医用氧气无依赖性,关键时刻能救命。
- “喝酥油茶防高反”——**部分对。**酥油茶含盐、脂肪,可补充能量,但**不能替代药物和休息**。
最后的私房建议
带一支**10ml便携氧气罐**+**血氧仪**,比任何攻略都安心。如果同行有60岁以上老人,**行程海拔别超过3500米**,并预留机动日。高原风景再美,也不值得拿健康冒险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