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北京,人们常听到“六朝古都”的说法,但究竟是哪六朝?它们又为何把都城设在这里?下面用问答形式,带你一次厘清。

北京六朝古都是哪六朝?
辽、金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国(北洋政府时期)
一、辽:燕京初兴,陪都奠定
契丹人在公元938年升幽州为南京,又称燕京,作为辽五京之一。虽只是陪都,却首次把北京提升到都城级别,开启了此后千年帝都序幕。
- 都城性质:陪都,非首都
- 核心区域:今西城区广安门一带
- 历史遗迹:天宁寺塔、蓟门烟树碑
二、金:中都落成,皇城格局初现
女真灭辽后,海陵王完颜亮于1153年正式迁都燕京,改称中都,北京第一次成为北中国的政治中心。
- 都城时间:1153—1214年,共61年
- 城墙周长:约18.7公里,土城垣遗迹今在凤凰嘴至万泉寺一线仍可寻
- 城市亮点:首次引入中轴线、皇城与郭城分离、宫城用琉璃瓦
三、元:大都恢弘,世界瞩目
忽必烈在金中都东北另筑新城,1272年命名大都,北京从此成为统一王朝的首都,马可·波罗笔下的“汗八里”震撼欧洲。
- 都城时间:1272—1368年,近百年
- 城市规模:东西宽6.6公里,南北长7.4公里,三重城垣
- 创新之举:棋盘式街巷、胡同系统、通惠河漕运
四、明:北京定名,紫禁城问世
朱棣靖难成功后,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,改称京师,营建紫禁城、天坛、十三陵,奠定今日北京老城骨架。

- 都城时间:1421—1644年,共223年
- 城市轴线:南起永定门,北至钟鼓楼,全长7.8公里
- 文化高峰:《永乐大典》、郑和下西洋、景泰蓝工艺
五、清:满汉合璧,帝都巅峰
清军入关后沿用明北京城,增建颐和园、圆明园、雍和宫,形成“三山五园”格局,北京成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象征。
- 都城时间:1644—1912年,268年
- 人口峰值:清末超过100万,世界最大城市之一
- 遗产亮点:故宫完整保存、满汉双语匾额、京剧诞生
六、民国(北洋时期):短暂回光,见证共和
1912—1928年,北洋政府以北京为首都,虽仅16年,却留下总统府、国会旧址、燕京大学等近代化印记。
- 都城时间:1912—1928年
- 历史事件:五四运动、新文化运动、北平改称北京
- 建筑遗存:北大红楼、段祺瑞执政府旧址
常见疑问快答
问:为什么有人把燕、蓟也算进去,说“八朝古都”?
答:燕、蓟是周代诸侯国都城,并非大一统王朝,学术上一般不计入。
问:六朝加起来的都城史有多长?
辽陪都算起约970年,若只算大一统王朝首都(金中都以后)则约730年。
问:北京与西安、洛阳的“六朝”概念有何不同?
西安、洛阳的六朝多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连续六个朝代,而北京的六朝跨越辽至民国,时代跨度更大。

一张表速览北京六朝关键信息
| 朝代 | 都城名 | 起止年份 | 都城性质 | 今日可见遗迹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辽 | 南京(燕京) | 938—1122 | 陪都 | 天宁寺塔 |
| 金 | 中都 | 1153—1214 | 首都 | 金中都城墙遗址 |
| 元 | 大都 | 1272—1368 | 首都 | 元大都土城、胡同 |
| 明 | 北京(京师) | 1421—1644 | 首都 | 紫禁城、天坛 |
| 清 | 北京(京师) | 1644—1912 | 首都 | 颐和园、雍和宫 |
| 民国 | 北平(北京) | 1912—1928 | 首都 | 北大红楼 |
行走北京,如何一日穿越六朝?
清晨从天宁寺塔(辽)出发,地铁至凤凰嘴村看金中都土城墙;中午在什刹海沿岸寻找元大都水关遗址;下午登景山俯瞰明紫禁城;傍晚漫步颐和园感受清代皇家气派;夜幕降临,到南锣鼓巷附近的北洋总统府旧址结束行程。一条线,六段史,触手可及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