辅仁大学的前世今生:从教会学府到北师大校区
### 创校缘起:天主教会与民国教育的交汇 1925年,罗马教廷委托美国本笃会创办辅仁大学,校名取自《论语》“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”。最初校址在涛贝勒府,后迁至定阜街新楼。**1930年成为国民政府承认的私立大学**,与北大、清华、燕京并称“北平四大名校”。 --- ### 院系设置:文理并重的黄金时代 - **文学院**:中国文学、史学、哲学三系,陈垣、余嘉锡等大师执教 - **理学院**: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实验室设备领先亚洲,与协和医院合作密切 - **教育学院**:首创“教育心理学”课程,培养大批中小学教师 - **附属中学**:今北京十三中前身,老舍、启功曾在此任教 --- ### 抗战记忆:沦陷区的学术孤岛 1937年北平沦陷后,辅仁大学因教会背景未被日军接管。**悬挂比利时国旗坚持办学**,拒绝日语授课,秘密资助地下抗日活动。陈垣校长发表《通鉴胡注表微》,借史学隐喻民族气节。 --- ### 1952年拆分:专业并入八所首都高校 - 中文系→北京师范大学 - 西语系→北京外国语大学 - 社会学系→中央民族学院 - 经济系→中国人民大学 - 物理系→北京大学 ---旧址探秘:定阜街上的西洋建筑群
### 主楼风格:中国宫殿式外壳下的西式结构 青砖灰瓦歇山顶,内部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。**斗拱雀替均为水泥预制**,这种“中式外皮+西式骨架”的设计,出自比利时建筑师Gulik之手。 ### 隐秘细节:未开放区域的民国遗迹 - 图书馆地下室仍存1930年代钢制防火门 - 女生宿舍楼梯扶手刻有“SF”(St.Francis缩写) - 礼堂穹顶暗藏十二宫星座彩绘,文革期间用石灰浆覆盖 ---现代身份: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的日常
### 如何进入参观? **每日9:00-16:00凭身份证登记**,从东门进入。周末常有婚礼举办,主楼前广场需避让摄影团队。 ### 周边联动路线 1. 出校门左转步行5分钟→恭王府 2. 沿柳荫街骑行10分钟→梅兰芳纪念馆 3. 地铁6号线北海北站B口→步行800米即达 ---常见疑问深度解答
**Q:辅仁大学档案现存何处?** A:人事档案藏于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(科技楼C区),学籍档案需提前一周预约查询,1952年前的法文原始文件已数字化。 **Q:能否报考“辅仁大学”?** A:不存在恢复建校计划。台湾辅仁大学为1950年代新设,与北平旧址无隶属关系,大陆学生可通过港澳台联考申请。 **Q:为何校徽有“Furen”与“Fu Jen”两种拼写?** A:大陆时期用邮政式拼音“Furen”,台湾沿用威妥玛拼音“Fu Jen”。2010年北师大复刻纪念品统一采用“Furen”以尊重历史。 ---延伸知识:那些与辅大擦肩而过的名人
- **钱钟书**:1933年报考辅大英文系,因学费过高改读清华 - **英若诚**:曾祖父英敛之是辅大创始人之一,本人最终选择清华外文系 - **邓稼先**:1941年报考辅大物理系,因战乱转赴西南联大 ---实用信息汇总
| 项目 | 详情 | |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地址 | 西城区定阜街1号(近地铁6号线) | | 开放时间 | 工作日9:00-16:00(寒暑假关闭) | | 咨询电话 | 010-58807986(北师大保卫处) | | 周边美食 | 柳泉居豆沙包(百年老店) |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