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大名府在哪_北京大名府历史沿革

新网编辑 9 0

北京大名府到底在哪里?

“北京大名府”听起来像北京,却不在今天的北京市。它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老城区,距邯郸市区约75公里,距北京直线距离约350公里。北宋时期,这里因地处宋辽对峙前沿,被升格为“北京”,与东京开封府、西京河南府、南京应天府并称“四京”。

北京大名府在哪_北京大名府历史沿革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北京大名府为何被称为“北京”?

北宋庆历二年(1042年),辽军南下威胁河北,宋仁宗采纳吕夷简建议,升大名府为“北京”,作为陪都,意在“天子守在国门”,震慑辽国。当时的“北京”并非首都,而是军事、政治副中心,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。


北京大名府的历史沿革时间轴

  • 前燕建熙元年(360年):始建贵乡郡,大名出现行政建制雏形。
  • 唐僖宗中和年间(881—885年):设魏博节度使,大名成为河朔三镇核心。
  • 北宋庆历二年(1042年):升大名府为“北京”,筑外城周48里,号“河朔咽喉”。
  • 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:洪水毁旧城,迁治所至艾家口镇,即今大名县。
  • 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:裁撤大名府附郭县,府城逐渐衰落。

北京大名府的城池格局什么样?

北宋“北京”城分宫城、内城、外城三重,外城呈不规则长方形,设城门九座,水门两座。宫城位于西北隅,周长三里,正南门“顺豫门”与内城“南薰门”相对,形成御街—千步廊—宣德门的中轴线。考古勘探发现,外城城墙基宽40米,残高最高处达8米,可见当年规模。


北京大名府有哪些名人轶事?

1. 寇准:曾以枢密直学士知大名府,筑“寇公堤”抵御黄河水患。
2. 狄青:任真定路副都总管时,多次驻兵大名府,留下“狄青校场”遗址。
3. 水浒传:卢俊义“大名府”籍贯即指此地,书中“玉麒麟”府第原型为北宋北京留守司。


北京大名府为何衰落?

自问:为何盛极一时的“北京”会沦为县城?
自答:三大原因叠加:
1. 黄河改道:明洪武末年洪水冲毁旧城,治所被迫南迁,失去漕运优势。
2. 政治中心北移:明成祖迁都北京(今北京),大名府失去陪都地位。
3. 军事价值下降:清代疆域北扩,大名府不再是边防重镇。


北京大名府现存哪些遗迹?

大名府城墙遗址:残存夯土城墙约7200米,可见宋代“甃砖包夯”技术。
狄仁杰祠堂碑:唐开元十年立,原在大名府署,今藏大名县石刻博物馆。
兴化寺遗址:北宋皇家寺院,出土绿釉琉璃瓦当、佛像残件等。
直隶七师旧址:民国初期建筑群,见证大名府近代教育史。

北京大名府在哪_北京大名府历史沿革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如何从北京前往大名府遗址?

高铁方案:北京西站乘G673次至邯郸东站(约2小时),转乘邯郸—大名城际公交(约1.5小时),全程票价约120元。
自驾方案:京港澳高速转大广高速,大名出口下,全程约4小时,过路费约150元。


北京大名府与《水浒传》的关联

书中“大名府”实为北宋北京的艺术再现:
- 城池描写:“城高地险,堑阔濠深”,对应外城48里规模。
- 人物原型:梁中书影射北宋北京留守韩琦,其“生辰纲”事件源于宋代漕运制度。
- 地理细节:“翠云楼”原型为北宋北京“玉华楼”,位于内城中心十字街。


北京大名府的考古新发现

2021年,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大名府外城西南角进行发掘,发现:
1. 宋代砖砌排水沟:宽1.2米,深1.5米,砖面刻“大名府作”铭文。
2. 铁炮残件:长32厘米,重15公斤,证实明代大名府仍有军事驻防。
3. 民居遗址:出土磁州窑白釉褐彩瓷碗,碗底墨书“北京”二字,为城市名称演变提供实物证据。

北京大名府在哪_北京大名府历史沿革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