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官方答案:北京的市花到底是哪一种?
北京的市花不是单一品种,而是月季与菊花并列为双市花。这一决定源于1987年北京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的正式表决,从此“花中皇后”月季与“傲霜之英”菊花共同代表首都形象。

二、为什么是月季?——“花中皇后”的三大优势
1. 花期超长,四季可观
月季在北京的自然花期可从4月持续到11月,长达220天以上。无论是长安街隔离带,还是胡同口的小花坛,都能见到它接力绽放的身影。
2. 抗逆性强,适应北方气候
北京冬季干燥寒冷,夏季高温多雨,月季经过本地长期驯化,耐寒可达-20℃,且对雾霾、粉尘表现出较高耐受度,养护成本低于其他观赏花卉。
3. 文化寓意与首都气质契合
- 红色月季象征热情与包容,契合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开放姿态;
- 民国时期北京已有“月季之乡”美誉,天坛、中山公园保存着百年月季老桩,历史底蕴深厚。
三、为什么是菊花?——“傲霜之英”的深层逻辑
1. 节气符号:深秋北京的金色名片
当香山红叶进入尾声,北海公园、植物园百万盆菊花接力登场,成为北京秋季旅游的最后高潮。菊花展往往与重阳、霜降等传统节气联动,强化“京味”文化记忆。
2. 文人基因:从老舍到普通市民的审美共识
自元代起,北京就有重阳赏菊习俗。老舍在《北平的秋》中专门描写“菊瓣如钩,映着鸽哨声”,这种集体记忆让菊花超越植物本身,成为城市情感载体。
3. 品种优势:本土培育的“北京黄”系列
北京林业大学与市园林科研院联合选育的“北京黄”“京燕”等菊花品种,株型低矮、花色纯正,解决了传统菊株过高、易倒伏的问题,特别适合天安门广场大规模摆花需求。

四、双市花如何分工?——官方场景使用指南
| 场景 | 主要花卉 | 设计思路 |
|---|---|---|
| 长安街沿线 | 丰花月季(红、粉色系) | 强调热烈迎宾氛围,与红色建筑立面呼应 |
| 国庆花坛 | 菊花(黄色、白色) | 营造“金秋华诞”主题,突出季节特征 |
| 胡同微花园 | 微型月季+地被菊 | 兼顾居民四季观赏与低维护需求 |
五、市民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Q:为什么不是牡丹?
A:牡丹虽为国花候选,但北京并非其最佳适生区,露地越冬需大量防护措施,与“低碳园林”理念冲突。
Q:月季和玫瑰如何区分?
A:北京街头99%的“玫瑰”实为月季,可通过茎刺(月季刺呈弯钩状,玫瑰密生细刺)、叶片(月季叶光亮,玫瑰叶皱褶)快速辨别。
Q:哪里能看到最经典的市花景观?
- 天坛月季园:拥有1950年代至今的300余个品种档案,5月中旬为最佳观赏期;
- 北海公园菊花展:每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,展出标本菊、悬崖菊等800余种;
- 北京植物园市花专类园:可对比观察月季与菊花的栽培差异。
六、未来展望:市花的可持续之路
随着“花园城市”建设推进,北京正在试验月季与菊花混栽的“双季花境”模式:春季以月季为主,秋季补植菊花,实现同一地块周年观赏。同时,通过花粉量减少的无性系品种推广,降低对过敏人群的影响。
从1987到2024,月季与菊花不仅装点了北京的四季,更成为这座城市刚柔并济的精神象征——前者如晨钟暮鼓般热烈,后者似胡同深处的一声鸽哨,共同构成独一无二的“首都花语”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