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北师大艺传到底值不值得报?”“它的专业究竟学什么?”——这两个问题几乎出现在每一届高三考生与家长的搜索记录里。本文用一线调研数据、在读学生访谈与官方培养方案,逐层拆解,让你五分钟看懂这所老牌院系。

一、院校定位:百年师大里的“文艺引擎”
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成立于2002年,其前身可追溯至1915年手工图画科与音乐讲习班,**是新中国最早设立高等艺术教育学科的院校之一**。学院现有“戏剧与影视学”双一流学科,**第四轮学科评估A+**,与中央戏剧学院、北京电影学院并列全国第一方阵。
二、专业设置全景:六大系、十五个方向
1. 影视传媒系
- 戏剧影视文学:侧重剧本创作与影视策划,毕业剧本多次获“夏衍杯”优秀剧本奖。
- 广播电视编导:含纪录片、综艺节目、新媒体短视频三条培养路径。
- 数字媒体艺术:技术+艺术双导师制,学生作品连续五年入围SIGGRAPH。
2. 音乐系
- 音乐学(师范):毕业直接认定高中音乐教师资格证,就业率稳居全校前五。
- 音乐表演:钢琴、声乐、国乐三大方向,与中央民族乐团共建实践基地。
3. 舞蹈系
- 舞蹈学:理论+编创并重,学生原创舞剧《百年师魂》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三场。
4. 美术与设计系
- 美术学(师范):全国首批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,实习学校覆盖北京八城区。
- 艺术设计学:聚焦视觉传达与交互设计,与腾讯CDC、阿里UCAN深度合作。
5. 书法系
- 书法学:全国仅五所高校开设本科书法学,北师大是唯一985。
6. 艺术学理论
- 艺术史论:保研率超40%,去向以北大、清华、人大、本校为主。
三、课程地图:从“通识”到“项目制”
学院实行“2+2”培养模式:前两年通识+学科基础,后两年分方向项目制。
- 通识模块:艺术概论、美学原理、传播学基础,由长江学者、国家级教学名师授课。
- 专业核心:各方向开设“工作坊”,如纪录片工作坊直接对接央视纪录频道选题。
- 跨学科选修:可修心理学部“认知神经科学”、人工智能学院“计算艺术”等课程。
四、师资与资源:大师就在身边
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0人,其中教授38人、副教授45人,**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**。
- 实践平台:4K演播室、XR虚拟影像实验室、黑匣子剧场、琴房200间。
- 行业导师:张艺谋、陈凯歌、濮存昕、叶小纲等担任客座教授,每年开设大师班。
- 国际交流:与纽约大学Tisch学院、伦敦艺术大学UAL互认学分,大三可申请1+1双学位。
五、升学与就业:数据说话
1. 升学
2023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62.4%,其中国内保研34.7%、境外深造27.7%。热门去向:
- 本校:艺术与传媒学院、教育学部、心理学部
- 外校:北大艺术学院、清华美院、中传、人大新闻学院
- 境外:纽约大学、伦敦政经、皇家艺术学院、东京艺术大学
2. 就业
签约单位类型:

- 教育:北京四中、人大附中、清华附中(师范类)
- 媒体: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、新华社、腾讯、爱奇艺
- 文化机构:国家大剧院、中国美术馆、保利剧院
首年薪酬中位数:16.8万元(2023年第三方调研)。
六、报考指南:分数线、校考与志愿策略
1. 录取方式
- 统考:美术学、艺术设计学、数字媒体艺术需参加省统考。
- 校考:戏剧影视文学、广播电视编导、音乐表演、舞蹈学、书法学需参加北师大校考。
- 文化课:2023年北京最低综合分634分(编导),文化课占比60%。
2. 志愿技巧
“专业级差”为2-1-1-0-0,**建议把最想读的专业放在第一志愿**;服从调剂则有机会进入相近方向。
七、在读体验:三个真实片段
片段一:凌晨一点的演播室
“纪录片课要求48小时内完成3分钟成片,我们组拍到凌晨,老师陪着剪片,**那天我第一次感觉到创作的温度**。”——2021级编导专业王同学
片段二:国家大剧院的舞台
“舞蹈系大三就能进国家大剧院演出,**灯光打在脸上那刻,我知道所有压腿的苦都值了**。”——2020级舞蹈学李同学
片段三:腾讯实习的电梯间
“数字媒体艺术大三暑假去腾讯实习,**导师是学院07级学长,面试只问了一个问题:‘你在北师大学的用户思维怎么用?’**”——2019级数媒专业张同学

八、常见疑问快答
Q:没有艺术特长,可以报考艺术史论吗?
A:可以。艺术史论按文化课录取,无需艺考,但需提交一篇2000字艺术评论。
Q:师范与非师范区别大吗?
A:课程重合度70%,师范增加教育学、心理学、教学技能训练,毕业自动获得教师资格证。
Q:女生学影视摄影会不会很累?
A:设备房提供轻量化器材,女生占比45%,**体力不是门槛,审美与叙事才是核心竞争力**。
从京师学堂的手工图画科到今天的XR实验室,北师大艺传始终用学术厚度托举创作高度。如果你渴望在985平台深耕艺术、在首都核心触摸行业脉搏,这里值得你把志愿表的第一行留给她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