户外常备药品清单_野外受伤怎么处理

新网编辑 7 0

为什么户外必须带药品?

徒步、露营、越野跑,只要离开城市,**医疗资源立刻稀缺**。轻微擦伤若处理不当可能感染,高海拔头痛拖延会演变成脑水肿。提前准备药品,等于给自己买一份“移动急诊室”。

户外常备药品清单_野外受伤怎么处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户外常备药品清单:按场景拆分

1. 创伤类:小伤口不变成大麻烦

  • 碘伏棉签:独立包装,掰断即用,比酒精棉片刺激性小。
  • 无菌敷贴:带透气孔,贴膝盖也不易掉。
  • 医用弹力绷带:扭伤时加压包扎,还能临时固定骨折。

2. 肠胃类:水土不服的克星

  • 蒙脱石散:腹泻时先吃它,物理吸附毒素,孕妇也能用。
  • 口服补液盐:腹泻后防脱水,一包兑500ml水,比运动饮料靠谱。
  • 多潘立酮片:高海拔胀气恶心,嚼碎后吞服起效快。

3. 疼痛与发热:别让症状拖垮行程

  • 布洛芬缓释胶囊:牙痛、肌肉痛、姨妈痛,一次管12小时。
  • 对乙酰氨基酚:高反发热首选,不伤胃,但每日不超过3克。

4. 环境特需:高海拔与丛林专属

  • 乙酰唑胺:预防高反,提前1-2天服用,每12小时125mg。
  • 季德胜蛇药片:被毒蛇咬后第一时间内服外敷,争取救援时间。
  • 氯雷他定:花粉、蚊虫叮咬过敏,嗜睡副作用比扑尔敏轻。

野外受伤怎么处理?分步骤演示

擦伤破皮:先冲后涂再贴牢

第一步:用500ml纯净水冲洗伤口30秒,冲掉泥沙。
第二步:碘伏棉签由内向外螺旋消毒,别来回擦。
第三步:贴无菌敷贴时轻拉皮肤,避免皱褶进水。

扭伤脚踝:RICE原则别做错

Rest:立即停止行走,用树枝+弹力绷带做临时固定。
Ice:把速冷冰袋捏破外包毛巾,每次敷15分钟,间隔1小时。
Compression:弹力绷带从足弓向小腿“8字”缠绕,松紧能塞进一根手指。
Elevation:垫高伤脚超过心脏,减少肿胀。

高反头痛:吃药+下撤双保险

问:海拔3500米突然头痛恶心,先吃药还是先下撤?
答:同时做——立即口服对乙酰氨基酚500mg,并下降海拔至少500米。拖延可能进展为脑水肿,出现走路不稳时必须两人搀扶下撤。


药品收纳技巧:防水、防压、防高温

  • 双层密封袋:内层放药品,外层放说明书,避免淋雨糊成纸团。
  • 药盒分区:用彩色电工胶带贴标签,红色止痛、蓝色肠胃,夜拿不误。
  • 避光铝箔:乙酰唑胺、布洛芬等怕光药,用烟盒内层铝箔包裹。

常见误区:90%的人带错药

误区1:带整板阿莫西林“消炎”。
真相:抗生素需医生指导,滥用可能掩盖感染症状。
误区2:创可贴代替敷贴。
真相:创可贴不透气,长时间贴易发白溃烂。
误区3:把药放车载后备箱。
真相:夏季车内温度超60℃,胶囊会软化粘连。


实战案例:一次雨崩徒步的用药记录

Day2:队员A被树枝划伤小腿,长3cm深2mm。
处理:冲洗→碘伏→贴大号敷贴→每日换药,第5天结痂。
Day4:队员B海拔4200米头痛呕吐。
处理:口服对乙酰氨基酚+乙酰唑胺,下撤至3800米,症状缓解。
Day6:全队腹泻,因山泉水未煮沸。
处理:蒙脱石散+补液盐,次日恢复。

户外常备药品清单_野外受伤怎么处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最后提醒:药品只是Plan B

再全的药品也替代不了**风险评估**。出发前查天气、学急救、买保险,比多带10种药更重要。记住,最好的“药”是提前避免受伤。

户外常备药品清单_野外受伤怎么处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