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户外广告投放方案怎么做?先把“人”放在地图中央
很多人一上来就纠结画面、材质、点位,却忘了户外广告的本质是“在正确的时间把信息送到正确的人面前”。所以第一步不是找资源,而是把目标受众还原成一张“热力地图”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TA每天几点出门?
- 通勤路线是地铁还是自驾?
- 周末逛商场还是去郊外?
把这些数据拼成一张“生活轨迹图”,再反推点位,你会发现“黄金位置”并不一定是人流量最大的十字路口,而是TA必经且停留超过7秒的节点。
二、选什么形式?先问“想让人记住什么”
户外广告形式上百种,但归纳起来只有三类:
- 告知型:LED大屏、地铁灯箱,适合新品上市,一句话说清卖点。
- 体验型:裸眼3D、互动装置,适合品牌升级,制造社交话题。
- 导流型:社区门禁、电梯海报,适合促销,扫码领券。
自问:如果只能让观众记住一个关键词,会是什么?
答案一旦确定,形式就自然浮现。
想让人记住“便宜”?选社区灯箱,高频曝光;
想让人记住“高端”?选地标大屏,制造仪式感。
三、户外广告投放预算怎么算?把“成本”拆成四张表
预算不是拍脑袋,而是拆成四张表,逐项填数字。
1. 媒体成本表
| 城市等级 | LED大屏/周 | 地铁灯箱/4周 | 社区灯箱/月 |
|---|---|---|---|
| 一线 | 8万–25万 | 1.2万–3万 | 800–1500 |
| 新一线 | 3万–12万 | 6000–1.5万 | 400–800 |
| 二线 | 1万–5万 | 3000–8000 | 200–500 |
2. 制作成本表
- 高精度喷绘:80–120元/㎡
- 灯箱片:150–200元/㎡
- 3D建模:3万起跳,按秒计费
3. 运营成本表
包括上刊、监测、维护,通常占媒体费的8%–12%。
举例:一块20万/月的地标大屏,运营费约1.6万–2.4万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4. 应急成本表
预留10%作为天气、政策、竞品突袭的缓冲。
台风天LED停播、地铁临时检修,都可能让排期打水漂。
四、如何验证预算是否花得值?用“三把尺子”量效果
户外广告无法像信息流那样直接看ROI,但可以自建“三把尺子”:
- 曝光尺子:用交通摄像头或第三方热力图,统计点位日均人流量。
- 记忆尺子:投放后一周,在点位周边1公里做拦截调研,问“是否记得某品牌广告”。
- 转化尺子:二维码、小程序码、搜索指数,看投放当天是否有明显抬升。
自问:如果三把尺子只有一把能量,选哪把?
选“转化尺子”,因为搜索指数和扫码数据最难造假。
五、实战案例:用10万预算打透一个三线城市
背景:本地连锁奶茶店新品上市,预算10万,目标7天卖出1万杯。
步骤拆解
- 选点:3所高中+2个商场+1个夜市,共6个社区门禁灯箱,每块月租500元,合计3000元。
- 画面:突出“第二杯半价”,用荧光绿撞色,夜里100米外能看见。
- 制作:6块灯箱片+运费=1200元。
- 运营:上刊+监测=800元。
- 应急:预留10%,即500元。
- 剩余预算:10万–5500=94500元,全部做朋友圈广告,定向门店3公里,配券核销。
结果:7天扫码领券1.3万张,核销率72%,超额完成目标。
关键:户外做“提醒”,线上做“收口”,二者缺一不可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六、常被忽视的3个细节
- 审批时间:地标大屏需提前15–20个工作日报城管,错过节点只能改期。
- 画面安全:高楼大牌必须加防风扣,台风季被吹落,赔偿远超制作费。
- 竞品排他:合同里写清“同品类独家”,否则隔壁就是对手巨幅广告。
自问:如果只能提前做一件事?
把审批流程前置,所有创意都围绕“能按时上刊”展开。
七、未来一年值得关注的两个趋势
- 程序化购买:部分城市LED已支持按小时竞价,预算碎片化成为可能。
- AI巡检:无人机+图像识别,实时监测画面破损,降低人工巡检成本50%以上。
提前布局这两项,明年的预算表还能再省10%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