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户外急救必须“就地取材”?
在远离城市、补给有限的野外,**任何小伤都可能因拖延而恶化**。掌握**就地取材的急救思路**,能在黄金十分钟内把风险降到最低。

户外扭伤怎么处理?
1. 先判断:是扭伤还是骨折?
自问:脚还能不能受力?
**能轻点着地**→大概率是扭伤;
**一碰就剧痛、变形**→疑似骨折,按骨折处理。
2. 立刻执行RICE原则
- R(Rest)休息:马上停止行走,找平坦地面坐下。
- I(Ice)冷敷:用溪水+毛巾、冰镇饮料、甚至雪包裹在衣物里,**每次15分钟、间隔10分钟**,防止冻伤。
- C(Compression)加压:用弹力绷带或撕开的T恤从远端向近端缠绕,**松紧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准**。
- E(Elevation)抬高:垫高伤肢高于心脏,减少肿胀。
3. 自制“野外固定器”
没有夹板?用**登山杖+树枝+鞋带**做成三角形支架,内侧垫软衣物,防止二次摩擦。
徒步擦伤如何快速止血?
1. 先区分出血类型
自问:血是涌出还是渗出?
**涌出**→动脉或静脉出血,需加压止血;
**渗出**→毛细血管,清洁后贴创可贴即可。
2. 加压止血三步法
- 直接压迫:用干净纱布、手帕或衣物紧压伤口,持续**至少5分钟**。
- 抬高患肢:把伤肢举高,借助重力减少血流。
- 加压包扎:用绷带“8字”缠绕,**远端能摸到脉搏**说明松紧合适。
3. 没有纱布怎么办?
用**卫生巾、尿不湿、口罩内层**替代,吸水性强且相对无菌。
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Q:扭伤后第二天更肿,还能继续走吗?
A:**不能**。肿胀高峰期在24-48小时,继续行走会加重韧带撕裂。正确做法是**原地休息48小时**,再视恢复情况决定是否下撤。

Q:擦伤后用溪水冲洗会感染吗?
A:**流动溪水优于死水**,但最好配合**碘伏或含氯消毒片**。紧急情况下,可用**含酒精的免洗手液**涂抹伤口周围。
Q:止血后纱布粘住伤口,撕开会二次出血?
A:用**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浸湿**后再轻柔揭开,避免硬撕。
进阶技巧:如何用最少的装备做最多的事?
1. 一条头巾的五种用法
- 加压止血绷带
- 三角悬吊带
- 冰敷固定袋
- 防晒防尘面罩
- 临时滤水布
2. 登山杖的隐藏功能
除了支撑,还能**当夹板、做担架杆、挂输液瓶**(极端情况下)。
出发前必做的三件事
1. 在背包侧袋放**独立包装的碘伏棉签+弹力绷带**,15秒就能拿到。
2. 给同伴**预设紧急手势**,如双臂交叉表示“需要支援”。
3. 在手机备忘录写下**最近的撤离路线和救援电话**,离线也能查看。
真实案例:一次膝盖擦伤如何演变成48小时困境
2023年川西徒步,一名驴友下坡时膝盖擦伤,仅贴创可贴继续行走。因未加压止血,伤口持续摩擦导致**化脓性感染**,最终由马帮驮出。教训:**任何出血在野外都要按“可能感染”处理**,宁可多花时间清创,也别赌运气。
最后提醒
急救的核心不是完美,而是**把恶化速度降到最低**。记住:**先保命,再保肢,最后保功能**。下一次出发前,把这篇文章收藏到手机离线文件夹,关键时刻能救命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