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从高原下来会突然“聋”了?
很多人从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原返回平原后,会感觉耳朵像塞了棉花,甚至完全听不到声音。这并非真正的“失聪”,而是气压差导致的中耳功能紊乱。高原空气稀薄,鼓膜外凸;回到平原后外界气压骤增,鼓膜被迫内陷,中耳腔出现负压,于是听小骨活动受限,声音传导受阻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高原下来耳朵听不到怎么办?
1. 立即能做的应急动作
- 瓦尔萨尔瓦动作:捏住鼻子、闭紧嘴巴,轻轻用力呼气,让气流冲向耳咽管,帮助鼓膜复位。
- 吞咽或咀嚼:喝水、嚼口香糖,刺激耳咽管开放,平衡内外压力。
- 热敷耳周:用40℃左右热毛巾敷耳后及颈部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黏膜水肿。
2. 药物干预方案
若24小时内仍无改善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:
- 减充血剂:如羟甲唑啉鼻喷剂,收缩鼻咽部黏膜,打开耳咽管。
- 黏液溶解剂: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,稀释中耳积液。
- 糖皮质激素:短期口服泼尼松,减轻炎症反应。
高原下来耳朵听不见多久恢复?
轻度病例:72小时内自愈
约70%的人在回到平原后1-3天内,随着耳咽管功能逐渐恢复,听力自行回升。
中度病例:1-2周恢复
若伴随明显耳闷、耳鸣,需配合药物治疗,通常7-14天可完全恢复。
重度病例:超过1个月需排查
持续4周以上的听力下降,需做纯音测听+声导抗检查,排除鼓室积液或耳膜穿孔。
哪些情况必须立刻就医?
出现以下任一信号,提示可能合并气压性中耳炎或内耳损伤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单侧剧烈耳痛伴眩晕
- 听力下降超过50分贝
- 耳道流出血性或脓性分泌物
如何预防“高原下聋”?
下降前的准备
下降过程中的技巧
真实案例:从珠峰大本营到失聪边缘
2023年5月,登山者李先生从珠峰大本营(5200米)乘直升机急速降至加德满都(1400米),落地后双耳完全失聪。急诊检查发现双耳鼓膜内陷Ⅲ度,声导抗呈B型曲线。通过鼓膜穿刺抽液+口服激素治疗,第5天听力恢复至正常水平。关键提示:急速下降比缓慢下降更容易诱发症状。
常见误区澄清
误区1:用力擤鼻涕能通耳朵——反而可能将鼻咽部细菌吹入中耳,引发感染。
误区2:戴耳机听歌缓解耳鸣——高音量刺激会加重内耳毛细胞损伤。
误区3:等几天自然就好——超过72小时不干预,积液可能变黏稠,增加治疗难度。
儿童与老人的特殊处理
儿童
儿童耳咽管短且平,更易发病。可优先使用儿童型鼻喷激素,避免口服减充血剂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老人
合并高血压、糖尿病者,慎用激素。建议先行鼓膜按摩(掌心按压耳屏后快速松开),每日100次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