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一到高原就鼻塞?
很多旅行者刚下飞机或火车,**鼻子像被水泥堵住**,呼吸全靠嘴。原因并不神秘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高原空气稀薄,**氧气分压骤降**,鼻腔黏膜为“保护”肺部,会反射性充血、水肿。
- 湿度低、风速大,**黏膜水分蒸发快**,分泌物变黏稠,形成“塞子”。
- 昼夜温差大,**血管反复收缩扩张**,炎症介质释放,鼻塞进一步加重。
高原鼻塞和普通感冒鼻塞有何区别?
自问:都是堵,怎么判断是高原反应还是感冒?
自答:看伴随症状。
- **高原鼻塞**通常无咽痛、低烧,血氧饱和度低于90%,吸氧后缓解明显。
- **感冒鼻塞**常伴打喷嚏、咳嗽、低热,血氧下降不明显,吸氧效果一般。
出发前如何提前预防?
1. 药物准备
- **布地奈德鼻喷雾**:出发前一周每天喷一次,降低黏膜炎症反应。
- **红景天胶囊**:提前7天口服,提高缺氧耐受。
2. 生活调整
- **鼻腔保湿**:出发前三天用生理盐水喷雾,早晚各一次。
- **有氧运动**:提升肺活量,但避免出发前夜剧烈运动。
抵达高原后立刻能做什么?
1. 物理缓解
- **热蒸汽吸入**:酒店烧一壶热水,低头用毛巾罩住头部,吸入蒸汽5分钟,**软化分泌物**。
- **按压迎香穴**: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.5寸,**按压30秒**后松开,重复5次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。
2. 药物干预
- **羟甲唑啉喷雾**:堵得难受时喷一次,**不超过三天**,防止反弹性充血。
- **口服地塞米松**:若伴随头痛、恶心,可短期小剂量使用,**需医师指导**。
在高原长期居住如何根治?
自问:待一个月以上,难道天天喷药?
自答:建立“鼻腔耐受”是关键。
- **逐步登高**:先在2500米适应3天,再升至3500米,给黏膜缓冲期。
- **室内加湿**:使用便携式加湿器,维持湿度50%左右,**减少黏膜干裂**。
- **鼻腔冲洗**:每日睡前用2.3%高渗盐水冲洗,带走炎症介质。
哪些情况必须下撤?
出现以下任一信号,**立即下降海拔**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鼻塞伴随**持续剧烈头痛**,止痛药无效。
- **单侧鼻出血**超过20分钟无法止住。
- 呼吸频率>30次/分,且吸氧后无改善。
常见误区一次说清
- 误区一:用力擤鼻——高压气流可能将分泌物压入鼻窦,引发急性鼻窦炎。
- 误区二:长期用减充血剂——超过7天会导致**药物性鼻炎**,越用越堵。
- 误区三:忽视血氧监测——鼻塞掩盖了缺氧,夜间猝死风险增加。
儿童与老人特殊注意
儿童
- 禁用羟甲唑啉,改用**0.9%生理盐水滴鼻**。
- 睡觉时垫高头部30°,**减少静脉回流导致的肿胀**。
老人
- 合并高血压者慎用激素,可改用**色甘酸钠喷雾**。
- 每日监测血压与血氧,**收缩压>180mmHg立即下撤**。
回到平原后为何还鼻塞?
自问:都回家了,鼻子怎么还堵?
自答:这叫“**高原后遗性鼻炎**”,通常2周内自愈。
- 继续用生理盐水冲洗,**每日两次**。
- 避免空调直吹,**保持室内湿度40%以上**。
- 若超过一个月未缓解,需耳鼻喉科排除**结构性病变**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