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急性高原反应?
急性高原反应(AMS)是人体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到海拔2500米以上,因大气压下降、氧分压降低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不适。典型表现包括头痛、恶心、乏力、失眠,通常在到达高原后6-12小时达到高峰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高原脑水肿是什么?
高原脑水肿(HACE)是AMS的最严重阶段,属于致命性高原病。它由脑组织缺氧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,液体渗入脑细胞间隙,引起颅内压升高。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、步态不稳、喷射性呕吐,甚至昏迷。
如何快速区分AMS与HACE?
- AMS:仅有头痛、恶心,能自主行走,无神经症状。
- HACE:出现共济失调(走路摇晃)、精神异常(嗜睡或躁动),提示病情恶化。
哪些人群最容易发生高原脑水肿?
自问:是不是年轻力壮就安全?
答:错。上升速度过快、既往有高原病史、呼吸道感染、过度劳累才是高危因素。儿童、肥胖者、有慢性心肺疾病的人风险更高。
高原脑水肿的黄金救治时间
一旦出现步态不稳或意识改变,必须立即下降海拔至少1000米,并在下降前给予高流量吸氧(4-6 L/min)和地塞米松8-12 mg口服或静注。延迟1小时,死亡率增加20%。
药物预防方案
- 乙酰唑胺:出发前1-2天开始服用,125-250 mg每12小时一次,持续至到达高原后2天。
- 地塞米松:对磺胺过敏者可选,2 mg每6小时一次,仅用于紧急预防。
- 银杏叶提取物:部分研究显示可降低AMS发生率,但证据等级较低。
非药物预防策略
自问:喝红景天就能高枕无忧?
答:远远不够。阶梯式上升才是关键:
- 每日海拔升高不超过500米,每上升1000米休息1天。
- 避免剧烈运动,48小时内不饮酒、不洗澡。
- 保持高碳水饮食(占热量70%),减少脂肪摄入。
高原现场急救步骤
| 步骤 | 操作 | 注意事项 |
|---|---|---|
| 1 | 评估意识与步态 | 用指鼻试验(让患者闭眼指鼻尖)判断共济失调 |
| 2 | 立即吸氧 | 使用便携氧气瓶,维持SpO₂>90% |
| 3 | 口服地塞米松 | 若呕吐则改用肌肉注射 |
| 4 | 准备下降 | 用软担架避免患者挣扎加重脑水肿 |
常见误区澄清
误区1:提前吃止痛药能预防脑水肿。
事实:布洛芬仅缓解头痛,对脑水肿无预防作用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误区2:高原反应是心理作用。
事实:尸检证实HACE患者脑组织有弥漫性点状出血,属器质性病变。
长期高原工作者的防护建议
对于驻守海拔4000米以上的人员:
- 每3个月轮换至低海拔地区休整2周。
- 睡眠时保持头高位30°,降低颅内压。
- 配备便携式高压氧舱(Gamow袋),可在无下降条件时临时救治。
儿童与孕妇的特殊注意事项
儿童表达不清,需观察拒食、异常哭闹等早期信号;孕妇禁用乙酰唑胺,建议推迟非必要的高原行程至产后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