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一到高原就感冒咳嗽?
很多人把高原感冒咳嗽误当成普通感冒,其实它往往与急性高原反应叠加。海拔升高后,空气稀薄、湿度低,呼吸道黏膜水分蒸发快,纤毛清除功能下降,病毒更容易定植。再加上昼夜温差大,身体耗氧量增加,免疫力被“拉低”,于是出现干咳、咽痛、胸闷等症状。

高原咳嗽与普通咳嗽的三大区别
- 诱因不同:普通咳嗽多由受凉或病毒引起;高原咳嗽常因缺氧+干燥+寒冷三重刺激。
- 伴随症状:高原咳嗽常合并头痛、恶心、乏力,提示可能已出现高原反应。
- 缓解方式:普通咳嗽喝热水、休息即可;高原咳嗽必须补氧+下撤+药物联合干预。
高原感冒咳嗽怎么办?分三步处理
第一步:快速判断危险信号
问自己:咳嗽是否带粉红色泡沫痰?是否夜间不能平卧?如果有,警惕高原肺水肿,立即下撤并就医。
第二步:现场急救四件套
- 吸氧:便携式氧气瓶流量2-4L/min,每次15分钟。
- 保暖:加穿羽绒服,颈部围围巾,减少冷空气直接刺激。
- 补液:小口喝温开水或葡萄糖电解质,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。
- 药物:口服布洛芬缓解头痛,含服地塞米松减轻气道水肿。
第三步:症状缓解后的48小时观察
即使咳嗽减轻,也需在海拔3000米以下继续观察两天,防止“反弹”。期间避免洗澡、饮酒、剧烈运动。
如何预防高反咳嗽?出发前做好五件事
1. 阶梯式适应
建议每上升600米休息1天,给身体足够时间产生更多红细胞。直飞拉萨的旅客,落地当天务必“躺平”休息。
2. 呼吸道预保护
- 出发前一周开始服用红景天胶囊,提高缺氧耐受力。
- 鼻腔涂抹凡士林,减少干燥裂口。
- 随身携带生理盐水喷雾,每2小时湿润鼻腔。
3. 衣物分层法
内层速干衣排汗,中层抓绒保暖,外层防风冲锋衣挡雨雪。重点保护前胸、后背、脚踝三个散热大户。
4. 饮食调整
高碳水、适量蛋白、低脂肪。推荐酥油茶+糌粑组合,既能快速供能,又能补充电解质。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咽喉。

5. 睡眠管理
夜间高原呼吸频率会自然加快,容易口干咳嗽。睡前用加湿器(或湿毛巾搭在床头),枕头垫高15厘米,可显著减少夜间咳醒。
常见误区大辟谣
误区一:“扛一扛就适应了”
真相:高原咳嗽不会自行“脱敏”,拖延可能发展为肺水肿。曾有驴友在海拔4500米硬扛,结果血氧饱和度跌至55%,紧急直升机救援。
误区二:“喝白酒驱寒”
真相:酒精会抑制呼吸中枢,加重缺氧。西藏军区总医院数据显示,醉酒后发生高原肺水肿的风险增加3.7倍。
误区三:“吃抗生素预防”
真相:高原咳嗽90%以上为病毒性或非感染性炎症,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效,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,加重高原反应。
特殊人群注意事项
儿童
儿童气道更狭窄,咳嗽易引发喉头水肿。建议携带儿童专用雾化器,药物选用布地奈德混悬液。

孕妇
孕妇血容量增加,缺氧耐受力更差。出现咳嗽伴胎动减少时,必须立即下撤至海拔2500米以下。
慢性病患者
哮喘患者需加倍携带沙丁胺醇气雾剂;慢阻肺患者出发前做肺功能评估,FEV1<50%者不建议进入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。
返程后咳嗽持续怎么办?
如果回到平原超过两周仍咳嗽,需排查:
1. 支原体感染:常见于集体旅行,需口服阿奇霉素。
2. 气道高反应性:高原损伤导致,可做支气管激发试验确诊。
3. 心源性咳嗽:高原缺氧可能诱发潜在心功能不全,建议查BNP+心脏超声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