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原常带药有哪些_去高原必须准备哪些药品

新网编辑 7 0

为什么去高原一定要带药?

高原空气稀薄、昼夜温差大,**缺氧、高反、感冒、肠胃不适**是四大常见风险。没有经验的人,往往到了海拔3000米就开始头痛、恶心,严重时出现肺水肿或脑水肿,**药品就是“移动氧气瓶”**。提前备好药,能把风险降到最低。

高原常带药有哪些_去高原必须准备哪些药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高原常带药清单:按症状分类

1. 预防与缓解高原反应

  • 乙酰唑胺(Diamox):出发前1-2天开始服用,每天两次,每次125-250 mg,可加速身体适应高原环境。
  • 地塞米松:用于中重度高反,4 mg每6小时一次,**但不可连续服用超过48小时**,需医生指导。
  • 便携式血氧仪:虽不是药,却是**判断是否需要下撤**的关键工具。

2. 止痛与退烧

  • 布洛芬:缓解头痛、肌肉酸痛,成人每次200-400 mg,每日不超过1200 mg。
  • 对乙酰氨基酚:对胃刺激小,适合肠胃敏感人群,每次500 mg。

3. 肠胃用药

  • 蒙脱石散:水土不服腹泻首选,成人每次1袋,每日3次。
  • 口服补液盐:腹泻或大量出汗后及时补充电解质,**每包兑500 ml温开水**。
  • 多潘立酮:高原胃口差、胀气时服用,饭前15-30分钟。

4. 感冒与呼吸道

  • 复方氨酚烷胺片:缓解流涕、打喷嚏,每日2次,每次1片。
  •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:出现黄痰、咽痛等细菌感染迹象时使用,需确认无青霉素过敏。

5. 外伤与皮肤

  • 创可贴、无菌纱布、碘伏棉签:小伤口立即处理,避免感染。
  • 红霉素软膏:干燥皲裂或轻度烫伤时涂抹。
  • 防晒霜SPF50+:高原紫外线强度是平原的2-3倍,**每2小时补涂一次**。

常见疑问:这些药怎么吃才安全?

乙酰唑胺会不会产生依赖?

不会。它通过**促进肾脏排出碳酸氢盐**来刺激呼吸,加快适应,停药后身体可自然调节。但磺胺过敏者禁用。

布洛芬和地塞米松能一起吃吗?

可以短期联用,**布洛芬止痛,地塞米松减轻脑水肿**。但两者都对胃有刺激,最好饭后服用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。

红景天胶囊到底有没有用?

临床证据有限,**心理安慰大于实际效果**。如果已经买了,可提前7天开始服用,但不要把它当救命药。


打包技巧:药品怎么带最省心?

  1. 分装小药盒:按天按顿分装,避免高原手忙脚乱。
  2. 保留原包装与说明书:过安检或就医时能快速核对。
  3. 低温区用保温袋:如胰岛素、益生菌需2-8 ℃保存。
  4. 准备中英双语药名:偏远地区就医,方便当地医生快速识别。

真实案例:一次海拔4500米的教训

去年国庆,三位驴友自驾稻城亚丁,**其中一人只带了感冒药**。第二天在海拔4500米处出现剧烈头痛、呕吐,血氧跌至65%。幸好同行者带了乙酰唑胺和地塞米松,立即口服并连夜下撤至2800米,才避免肺水肿。**如果当时没有备药,后果不堪设想**。


医生提醒:四类人上高原需额外谨慎

  • 严重高血压:收缩压>160 mmHg,高原缺氧易诱发脑出血。
  • 怀孕早期:胎儿对缺氧敏感,建议暂缓行程。
  • 近期胸部手术:肺功能未完全恢复,高原低氧加重呼吸困难。
  • 抑郁症服药期:部分抗抑郁药与地塞米松相互作用,需咨询精神科。

最后一步:出发前48小时检查表

项目是否完成
所有药品在有效期内
手机存好当地急救电话
同行人知晓药品位置与用法
购买含紧急救援的旅游保险

把这张表打印出来,贴在行李箱内侧,**每完成一项就打钩**,确保万无一失。

高原常带药有哪些_去高原必须准备哪些药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高原常带药有哪些_去高原必须准备哪些药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