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一到高原就鼻血狂流?
很多人飞机一落地拉萨,鼻子就像拧开的水龙头。根本原因在于海拔升高→空气稀薄干燥→鼻腔黏膜干裂→毛细血管破裂。 自问:是不是只有体质差的人才流? 自答:错!血氧饱和度下降后,任何人鼻腔黏膜都会收缩变脆,与体质好坏关系不大。

高原鼻血止不住,背后还藏着哪些“帮凶”?
- 干燥指数爆表:海拔每升1000米,相对湿度下降10%,鼻腔水分蒸发速度翻倍。
- 昼夜温差刺激:白天15℃,夜里-5℃,血管热胀冷缩,极易爆裂。
- 过度擤鼻或揉鼻:想清理干痂,反而把刚结痂的伤口又撕破。
- 高反药物副作用:部分利尿类抗高反药会让血液更黏稠,出血量增大。
现场急救:三步止血法
1. 姿势别乱:身体稍前倾,千万别仰头,否则血倒流呛气管。 2. 压迫点精准: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软部(硬骨部分无效),持续10分钟不松手。 3. 冷敷收缩血管:冰袋或冻矿泉水贴鼻梁,每2分钟换一次,连敷15分钟。
到了酒店还在渗血?进阶处理方案
- 湿润鼻腔:用生理盐水喷雾每2小时一次,睡前涂红霉素软膏锁水。
- 自制加湿舱:把湿毛巾挂在床头,再开一壶热水,形成局部湿度50%以上。
- 口服止血药: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,每日3次,连用不超过3天。
- 检查血压:高原应激常伴血压飙升,>140/90mmHg时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。
哪些情况必须下撤就医?
自问:流多少血算危险? 自答:单次出血>200ml(约一纸杯)或持续30分钟止不住,立即下撤。 伴随以下任一症状,呼叫急救: - 视力模糊、剧烈头痛(提示颅内出血) - 呕血或咳粉红色泡沫(提示肺水肿) - 心率>120次/分且持续不降
出发前如何预防高原鼻血?
| 时间 | 措施 | 原理 |
|---|---|---|
| 出发前7天 | 每日鼻腔涂抹凡士林2次 | 提前增强黏膜屏障 |
| 出发当天 | 口服维生素C 500mg+芦丁片 | 增加毛细血管韧性 |
| 飞行途中 | 戴口罩并每小时喝水200ml | 减少呼吸道水分流失 |
| 抵达后2小时 | 用血氧仪监测SpO₂,<90%立即吸氧 | 降低黏膜缺氧损伤 |
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为何后来不流了?
身体启动代偿机制: - 鼻腔黏膜增厚2-3倍,血管网密度下降 - 红细胞增多后血液携氧能力↑,黏膜不再频繁收缩 - 鼻毛变粗变密,形成天然“加湿器” 通常需要3-6个月适应期,期间仍需坚持保湿。
常见误区大扫盲
误区1:塞纸巾能止血? 实际:粗糙纸巾摩擦伤口,反而扩大创面。正确做法是用医用膨胀海绵。
误区2:喝红糖水补血? 实际:高原红细胞已偏高,再补血增加血液黏稠度,可能诱发血栓。

误区3:鼻血是排毒表现,不用管? 实际:反复出血会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,女性尤需警惕。
随身急救包清单(按优先级排序)
1. 无菌膨胀海绵 2条 2. 10ml生理盐水喷雾 1瓶 3. 冰袋(一次性速冷型) 2个 4. 云南白药胶囊 1盒 5. 便携式血氧仪 1个 6. 医用凡士林 1支写给返程后的你
回到平原仍偶尔流鼻血?可能是鼻腔黏膜尚未修复。继续用生理盐水喷雾一周,避免辛辣饮食。若超过10天仍反复出血,需做鼻内镜检查排除血管畸形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