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西藏、稻城、香格里拉旅行前,几乎每个人都会问:什么人容易有高原反应?高原反应症状有哪些? 只有提前搞清这两个问题,才能判断自己能否出发、该做哪些准备。下面用问答式结构,把临床数据、高原医学共识和真实案例揉在一起,给你一份“避坑指南”。

一、高原反应到底是啥?
高原反应(Acute Mountain Sickness,AMS)是人体在海拔2500米以上、氧分压骤降时出现的急性缺氧综合征。它并不是“体质差”的专属,而是任何人都有可能中招的生理反应,区别只在轻重与快慢。
二、什么人容易有高原反应?
1. 上升速度过快的人
飞机直飞拉萨、火车一夜到格尔木,身体没来得及适应低氧环境,**发病率直线上升**。 **建议**:每上升600米至少休息一晚,循序渐进。
2. 居住在低海拔地区的人
长期生活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人,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偏左,**携氧效率低**,更容易出现头痛、恶心。 **案例**:广州小伙第一次飞稻城,落地3小时就开始呕吐。
3. 心肺功能异常者
- 慢性阻塞性肺病:肺泡换气面积减少,缺氧加剧。
- 先天性心脏病:右向左分流加重低氧血症。
- 近期感冒、肺炎:气道黏膜水肿,氧合效率下降。
4. 肥胖或睡眠呼吸暂停人群
肥胖者胸壁顺应性差,**夜间低通气**叠加高原低氧,血氧饱和度可跌至70%以下。
5. 曾有高原反应病史的人
研究显示,**既往发生过AMS的人再次发作概率提高3倍**。 **提示**:别迷信“第二次就适应了”,仍需按首趟标准预防。

6. 酗酒、熬夜、剧烈运动的人
酒精抑制呼吸中枢,熬夜降低缺氧耐受力,剧烈运动加速耗氧,**三重暴击**。
三、高原反应症状有哪些?
1. 轻度AMS(最常见)
- 前额或双侧太阳穴胀痛,活动后加重
- 恶心、食欲减退
- 乏力、嗜睡
- 夜间频繁醒来
2. 中度AMS
- 呕吐不止,无法进食
- 头晕、平衡感下降,走路似踩棉花
- 静息状态下心率>110次/分
3. 重度高原病(危及生命)
| 类型 | 核心症状 | 黄金抢救时间 |
|---|---|---|
| 高原肺水肿(HAPE) | 咳粉红色泡沫痰、呼吸困难、肺部湿啰音 | 立即下降海拔并吸氧 |
| 高原脑水肿(HACE) | 意识模糊、共济失调、剧烈呕吐 | 6小时内下降1000米 |
四、如何自我判断严重程度?
路易斯湖评分(LLSS)是户外最常用的自测工具:
- 头痛:0=无,1=轻微,2=中度,3=严重
- 胃肠道症状:同上
- 乏力:同上
- 头晕:同上
- 睡眠:0=正常,1=略差,2=差,3=极差
总分≥3分即可诊断AMS,≥6分需考虑下撤。
五、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Q:年轻人是不是更耐高反?
A:错!18-25岁男性发病率反而更高,因为肌肉量大、耗氧多,又爱逞强。
Q:提前吃红景天能100%预防吗?
A:不能。红景天可能减轻症状,但无法阻止发病,关键仍是缓慢上升。

Q:孕妇能不能去高原?
A:孕早期和孕晚期绝对禁止,孕中期需产科评估,且海拔不宜超过3500米。
六、出发前7天准备清单
- 体检:血常规、心电图、胸片,排除潜在禁忌
- 药物:乙酰唑胺(预防)、地塞米松(应急)、布洛芬(止痛)
- 装备:指夹式血氧仪、便携制氧机、保温毯
- 计划:每天海拔上升不超过500米,预留机动休息日
七、在高原出现症状怎么办?
第一原则:停止上升,必要时立即下降
- 轻度:原地休息、吸氧、补充电解质
- 中度:口服地塞米松4mg,每6小时一次,同时准备下撤
- 重度:呼叫救援,持续吸氧,保持侧卧防误吸
高原反应不是洪水猛兽,但也别掉以轻心。把“什么人容易有高原反应”和“高原反应症状有哪些”这两个问号拉直,你就已经赢了一半。剩下的那一半,交给科学、耐心和敬畏之心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