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高原胖了_为什么到高原会发胖

新网编辑 7 0

为什么到高原会发胖?

到高原后体重增加并不是错觉,而是多种生理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 **答案:高原低氧刺激食欲、基础代谢先升后降、水分滞留、活动量下降、饮食结构改变共同导致体重上升。** ---

高原低氧如何刺激食欲?

- **缺氧→瘦素下降→饥饿感增强** 初到海拔3000米以上,血氧饱和度骤降,身体误判为“能量危机”,抑制饱腹激素瘦素分泌,胃排空速度反而加快。 - **脑肠肽(Ghrelin)飙升** 研究显示,进入高原第3天,Ghrelin水平可比平原高20%—35%,人会本能地寻找高热量食物,尤其偏爱酥油茶、牦牛肉等脂肪占比高的饮食。 ---

基础代谢真的提高了吗?

- **短期:代谢率短暂上升** 为了对抗寒冷与低氧,甲状腺激素与儿茶酚胺分泌增加,静息能量消耗可高出平原5%—7%。 - **长期:适应性下调** 当身体逐渐产生更多红细胞、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后,单位耗氧量下降,**基础代谢在第4周开始回落**,甚至低于出发前水平。此时如果仍维持原来的进食量,热量盈余就会转化为脂肪。 ---

水分滞留让体重秤“虚高”多少?

- **血红蛋白激增→血浆量代偿性增加** 高原2周后,血红蛋白可上升10%—15%,为了稀释血液黏稠度,血浆量同步增加,**体重可能因此多出1.5—2.5公斤**。 - **醛固酮与抗利尿激素升高** 低氧刺激肾脏分泌醛固酮,钠水潴留明显,下肢按压凹陷、面部浮肿常被误认作“胖”。 ---

活动量下降是隐形杀手

- **轻微活动即气喘→主动减少运动** 许多人在高原走两步就心跳120次/分,于是放弃徒步改乘观光车,日均步数从8000骤降到3000。 - **能量消耗缺口扩大** 以70公斤成年人为例,每天少走5000步,就少消耗约200千卡,一个月就是6000千卡,**相当于净增0.8公斤脂肪**。 ---

饮食结构如何推波助澜?

- **碳水比例被迫升高** 高碳水能快速供氧,酥油茶、糌粑、青稞酒成为主食,血糖波动大,胰岛素水平居高不下,脂肪合成加速。 - **夜间加餐文化** 高原昼夜温差大,许多客栈提供“牦牛酸奶+青稞饼”夜宵,**睡前2小时进食**让多余热量无处安放。 ---

如何科学避免“高原肥”?

1. 控制总热量而非单纯节食

- **先算TDEE再减300千卡** 用高原适应性代谢率(比平原低5%)重新计算每日总消耗,避免一刀切地照搬平原食谱。 - **优先减脂肪不减蛋白** 每公斤体重保持1.2—1.4克蛋白质,防止肌肉流失导致基础代谢进一步下降。

2. 用“低氧间歇训练”替代长时间散步

- **3分钟快走+2分钟慢走循环** 既能提高摄氧效率,又避免持续缺氧带来的疲劳感,**每天20分钟效果优于平原40分钟匀速走**。 - **睡前4小时结束运动** 防止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影响睡眠质量,睡眠不足同样会刺激食欲。

3. 精准补水与排水

- **每日饮水35毫升×体重(kg)** 以70公斤为例,约2.5升,分8次小口喝,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荷。 - **下午4点后减少钠盐** 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,晚餐避免腌制牦牛肉、风干肠,**次日晨起面部浮肿可减轻50%以上**。

4. 选择“高原友好型”零食

- **坚果替换酥油糕点** 同样100克,核桃比青稞酥油饼少250千卡,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饱腹感更强。 - **随身携带无糖口香糖** 咀嚼动作可欺骗下丘脑,降低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,**每天少摄入约150千卡**。 ---

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
- **Q:回到平原后体重会自动下降吗?** 不会。水分滞留部分会在1—2周内消退,但脂肪增长需要主动制造热量缺口,否则高原增加的2—3公斤可能长期留存。 - **Q:高原红景天能抑制食欲吗?** 暂无可靠临床证据,红景天主要改善血氧饱和度,对瘦素、Ghrelin影响有限,切勿依赖补剂替代饮食管理。 - **Q:女性在高原更容易胖?** 雌激素会放大低氧对醛固酮的刺激,**女性水分潴留确实比男性多20%—30%**,但脂肪增长速率无显著性别差异,关键仍看热量平衡。
到高原胖了_为什么到高原会发胖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