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原反应到底是什么?
很多游客把“头晕、恶心”简单归结为“晕车”或“感冒”,其实**高原反应的本质是缺氧导致的全身性应激**。拉萨海拔3650米,空气中氧含量只有平原的60%左右,人体突然置身低氧环境,红细胞一时无法适应,于是出现头痛、心慌、失眠等症状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进藏前两周:身体预适应的黄金窗口
1. 心肺训练怎么做?
- **每天30分钟有氧**:慢跑、跳绳、爬楼梯,心率控制在(220-年龄)×60%左右。
- **间歇性缺氧训练**:家用高原呼吸面罩或健身房“低氧仓”,每周2次,每次15分钟。
2. 药物储备清单
- 红景天胶囊:提前7天开始服用,每天2次,每次2粒,提高血液携氧能力。
- 乙酰唑胺(Diamox):处方药,需医生评估肾功能后使用,进藏前1天起125mg早晚各一次。
- 地塞米松:仅作应急,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时口服4mg,6小时后可重复一次。
抵达拉萨当天:24小时内的关键动作
机场到市区如何避免“高反突袭”?
贡嘎机场大巴车程60公里,海拔从3570米缓降到3650米,**务必避免兴奋拍照奔跑**。建议:
- 戴墨镜+遮阳帽,减少紫外线刺激。
- 大巴上闭口睡觉,减少说话耗氧。
- 抵达酒店先测血氧,<90%立即吸氧。
第一餐吃什么?
**拒绝油腻藏面、酥油茶**,选择:
- 白粥+榨菜:易消化、补钠。
- 蒸南瓜:富含钾离子,稳定心律。
- 葡萄糖口服液:快速升高血糖,缓解头晕。
住宿海拔梯度:为什么建议“三晚递进”?
90%的重度高反发生在**首夜海拔过高**的宾馆。合理方案:
- 第1晚:入住拉萨市区(3650m),选择供氧房。
- 第2晚:仍住市区,白天去八廓街低强度活动。
- 第3晚:若血氧>92%,可前往纳木错扎西半岛(4718m)过夜。
动态监测:血氧仪与症状日记
血氧仪读数如何解读?
| 血氧饱和度 | 风险等级 | 应对措施 |
|---|---|---|
| 95%-100% | 安全 | 正常活动 |
| 90%-94% | 轻度缺氧 | 间断吸氧、减少行动 |
| <90% | 中重度 | 立即就医或下撤 |
症状日记模板
日期:____ 晨起头痛(0-10分):____ 恶心次数:____ 最高心率:____ 今日最高海拔:____ 今日用药:____
拉萨市区“低氧适应”路线图
第1天:八廓街顺时针转经
全程1.2公里,**每走200米休息2分钟**,随身带1L氧气罐,出现耳鸣立即吸氧。
第2天:色拉寺后山徒步
海拔爬升150米,**采用“Z”字形走法**,心率>130次/分钟时停下深呼吸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第3天:哲蚌寺参观
乘坐公交到山脚,**拒绝爬台阶**,乘坐寺院摆渡车直达大殿。
高原饮食红黑榜
推荐食物
- 甜茶:含糖分和茶多酚,提升血氧利用率。
- 牦牛肉干:高蛋白低脂肪,补充肌红蛋白。
- 青稞饼:复合碳水,缓慢释放能量。
禁忌食物
- 啤酒:利尿脱水,加重缺氧。
- 辣椒:刺激胃肠,诱发呕吐。
- 生洋葱:产气腹胀,影响呼吸深度。
夜间高反急救:酒店房间3步处理
- 半坐位:垫高枕头30°,减少回心血量,减轻肺水肿风险。
- 持续低流量吸氧:2L/分钟,血氧升至94%后改为间断吸氧。
- 口服布洛芬:200mg缓解头痛,避免使用阿司匹林(抑制血小板,加重出血)。
儿童与老人特殊方案
儿童(3-12岁)
剂量减半:红景天口服液每次5ml,乙酰唑胺按1.25mg/kg计算,**禁止使用地塞米松**。
老人(>60岁)
合并高血压者,**将硝苯地平换成氨氯地平**,避免与乙酰唑胺叠加低钾;随身携带指夹式血氧仪,夜间每2小时测一次。
离开拉萨后:如何防止“脱适应反应”
返回平原后48小时内,可能出现**嗜睡、胸闷**等“醉氧”现象。建议:
- 第1天睡眠>10小时,避免剧烈运动。
- 第2天开始喝淡绿茶,加速多余红细胞代谢。
- 第3天复查血常规,若红细胞>6.0×10¹²/L,需血液科就诊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