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一到高原就头痛?先弄清机制再谈用药
很多人以为“头疼就是缺氧”,其实高原头痛的核心是低氧导致脑血管扩张、颅内压升高,同时伴随炎症因子释放。搞清楚这一点,选药才不会盲目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常见疑问:缓解高原头疼吃什么药?
首选三类药物:乙酰唑胺、布洛芬、地塞米松。它们分别针对“血管扩张”“炎症疼痛”“脑水肿”三个环节,组合使用效果更佳。
乙酰唑胺:提前三天吃,预防大于治疗
- 作用机理:碳酸酐酶抑制剂,促使肾脏排出碳酸氢盐,造成轻度代谢性酸中毒,从而刺激呼吸中枢,提高血氧饱和度。
- 用法用量:成人每日两次,每次125–250 mg,出发前1–2天开始服用,抵达高原后继续用2–3天。
- 注意:磺胺过敏者禁用;手脚麻木、味觉异常为常见副作用,停药即消失。
布洛芬:头痛急性发作时的“灭火器”
布洛芬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快速减轻血管扩张性头痛。
- 推荐剂量:400 mg/次,每6–8小时可重复,24小时内不超过1200 mg。
- 服用技巧:随餐或餐后30分钟服用,减少胃黏膜刺激。
- 禁忌:活动性胃溃疡、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。
地塞米松:出现恶心、呕吐时的“保险栓”
当头痛伴随恶心、步态不稳,提示可能出现脑水肿,地塞米松能迅速降低颅内压。
- 剂量:首次4 mg口服,之后每6小时2 mg,症状缓解后24小时内逐渐减量停药。
- 提醒:属于糖皮质激素,连续使用不超过48小时,避免免疫抑制。
中成药能不能用?红景天与高原安的真实效果
红景天胶囊含红景天苷,可提高缺氧耐受力,但需连续服用7–10天才显效,适合作为预防辅助,而非急性止痛。
高原安颗粒含党参、黄芪等补气药材,对轻度乏力、头晕有帮助,对剧烈头痛作用有限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用药组合方案:不同场景怎么选?
| 场景 | 首选组合 | 备注 |
|---|---|---|
| 出发前预防 | 乙酰唑胺+红景天 | 提前3天启动 |
| 抵达当天轻微头痛 | 布洛芬单剂 | 观察2小时 |
| 头痛+恶心 | 布洛芬+地塞米松 | 同时下撤300–500米 |
非药物措施:比药更先行的三件事
- 缓慢上升:每日海拔增加不超过500米,每上升1000米休息一晚。
- 足量饮水:每日至少3升,避免酒精与咖啡因。
- 夜间低流量吸氧:2 L/min,持续30分钟,可显著降低晨起头痛发生率。
孕妇、儿童、慢性病患者怎么办?
- 孕妇:禁用乙酰唑胺与地塞米松,可单用对乙酰氨基酚650 mg,每6小时一次。
- 儿童:布洛芬按体重5–10 mg/kg,每6–8小时一次;避免阿司匹林以防Reye综合征。
- 高血压/冠心病:地塞米松可能升高血压,需监测血压;布洛芬可能增加水钠潴留,可改用对乙酰氨基酚。
出现哪些信号必须立即下撤?
即使吃了药,若出现以下任一情况,立刻下降海拔并就医:
- 头痛进行性加重,止痛药无效
- 喷射性呕吐或意识模糊
- 步态不稳、单侧肢体无力
- 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<70%
常见误区盘点
误区一:吸氧会依赖——短期低流量吸氧不会抑制呼吸中枢,反而减少脑损伤风险。
误区二:多喝葡萄糖水就能抗高反——糖分仅提供能量,不能改善血氧。
误区三:头痛忍一忍就过去——脑水肿可在数小时内恶化,延误治疗可能致命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