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原反应到底是什么?
高原反应,医学上叫“急性高原病”,是人体从低海拔快速进入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后,因缺氧、低气压、干燥空气共同作用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。常见表现包括:

- 头痛:太阳穴或后脑勺跳痛,活动后加重
- 恶心、呕吐:像晕车一样,食欲全无
- 乏力:走路像踩棉花,抬腿都费劲
- 失眠:夜里反复醒,做噩梦
哪些人最容易中招?
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高反,但以下人群风险更高:
- 平时生活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人:身体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差
- 感冒未愈者:上呼吸道炎症会加重缺氧
- 肥胖或心肺功能差的人:耗氧量更大,代偿能力弱
- 24小时内直飞拉萨的人:上升速度过快,身体来不及调节
进藏前到底要不要吃药?
答案是:提前7天开始服药,能把高反概率降低60%以上。常用药物有三种:
1. 乙酰唑胺(Diamox)
作用机制:通过利尿排出碱性尿液,刺激呼吸中枢,让身体更快适应缺氧。
用法:进藏前1-2天开始,每次125-250mg,每日2次,持续3-5天。
注意:磺胺过敏者禁用,服药后可能出现手脚发麻、味觉改变,停药即消失。
2. 地塞米松
作用机制:强效抗炎,减轻脑水肿。
用法:仅作备用,出现头痛呕吐时口服4mg,每6小时一次,连续不超过2天。
注意:糖尿病患者慎用,可能引发血糖飙升。
3. 红景天胶囊
作用机制:提高血液携氧能力,但需长期服用。
用法:提前10天开始,每次2粒,每日3次。
注意:效果温和,不能替代西药,适合作为辅助。

落地拉萨后24小时黄金应对法
第一步:立即“躺平”
到酒店后不洗澡、不外出、不激动,平躺休息至少2小时,给血液重新分配的时间。
第二步:喝水的正确姿势
每小时喝200ml温水,总量不超过3000ml/天,避免水中毒。可加入少量葡萄糖(5%浓度),提升能量。
第三步:饮食禁忌清单
- ✅ 推荐:稀饭、面条、香蕉(易消化补钾)
- ❌ 禁止:酥油茶(加重脱水)、牛羊肉(难消化)、酒精(抑制呼吸)
第四步:血氧监测
租一个指夹式血氧仪(拉萨药店20元/天),血氧低于85%且持续头痛,立即就医。
高反加重时的救命信号
出现以下任意一条,必须连夜下撤至低海拔:
- 呕吐呈喷射状,喝水都吐
- 走路像醉酒(共济失调)
- 咳粉红色泡沫痰(肺水肿征兆)
- 意识模糊,无法认人
常见误区大辟谣
误区1:“年轻人身体好,不会高反”
真相:高反与年龄无关,反而肌肉发达的男性耗氧更多,发病率更高。

误区2:“吸氧会上瘾”
真相:便携式氧气瓶(流量2L/min)短期使用不会抑制呼吸中枢,但每天不超过1小时。
误区3:“提前运动锻炼能预防”
真相:剧烈运动反而消耗更多血红蛋白,进藏前一周应停止健身。
返程后的身体修复
回到平原后,部分人会出现“低原反应”,表现为嗜睡、头晕。建议:
- 每天睡眠增加2小时,持续3天
- 补充铁剂(如琥珀酸亚铁)和维生素C,帮助红细胞恢复
- 两周内避免马拉松等剧烈运动
实战案例:90后女生3天战胜高反
小林从成都直飞拉萨,落地后头痛欲裂。她按以下步骤操作:
- 立即服用乙酰唑胺250mg+布洛芬200mg
- 在酒店吸氧30分钟(流量2L/min)
- 晚餐只吃白粥+榨菜,21点前入睡
- 次日包车去林芝(海拔3000米),症状缓解70%
- 第3天返回拉萨时已无明显不适
关键:及时用药+阶梯式适应,比硬扛有效得多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