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一到高原就容易流鼻血?
- **空气干燥**:海拔每升高1000米,相对湿度下降约10%,鼻腔黏膜干裂。 - **气压骤降**:外界压力减小,毛细血管内外压差增大,易破裂。 - **红细胞增多**:机体代偿性增加红细胞,血液黏稠度上升,血流阻力加大。 - **过度通气**:缺氧导致呼吸频率加快,鼻腔气流速度提高,黏膜水分蒸发更快。 ---高原流鼻血严重吗?哪些信号必须就医?
**自我判断三步法** 1. **出血量**:单次出血>200毫升(约一纸杯)或持续30分钟未止。 2. **伴随症状**:出现头痛、呕吐、视物模糊,警惕高原脑水肿。 3. **既往病史**:有血友病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者,风险成倍增加。 **需立即下撤的情况** - 止血后再次大量涌出 - 脉搏>120次/分且血压下降 - 意识模糊或单侧肢体无力 ---高原现场止血:90%的人做错了第一步
**错误示范** 仰头、塞卫生纸、拍后颈——这些动作可能让血液倒流呛入气道。 **正确操作** 1. **前倾15度**:防止血液流入咽部。 2. **指压止血**:用拇指与食指紧捏鼻翼软骨处10分钟,用嘴呼吸。 3. **冷敷后颈**:冰袋或冷水毛巾敷于枕部,反射性血管收缩。 4. **湿润鼻腔**:止血后,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涂抹鼻腔,避免再次干裂。 ---如何预防高原流鼻血?出发前就做这四件事
- **鼻腔保湿**:出发前一周,每日早晚各喷一次生理性海水喷雾。 - **药物准备**:携带凡士林软膏,睡前涂鼻腔;口服维生素C增强毛细血管韧性。 - **渐进式上升**:每日海拔增加不超过600米,给身体适应时间。 - **装备选择**:佩戴覆盖口鼻的保暖面罩,减少冷空气直接刺激。 ---长期生活在高原:如何彻底告别鼻血困扰?
**环境改造** - 在卧室放置加湿器,维持湿度50%—60%。 - 睡前在暖气片上搭一条湿毛巾,简单且有效。 **饮食调整** - **增加水分**:每日饮水量≥35毫升/公斤体重,少量多次。 - **高维生素K食物**:菠菜、西兰花、纳豆,促进凝血因子合成。 **运动习惯** - 避免剧烈奔跑,改用快走或瑜伽,减少鼻腔瞬间充血。 ---特殊人群注意:孕妇、儿童、高血压患者的额外措施
**孕妇** - 禁用含羟甲唑啉的鼻喷剂,可能引起子宫血流减少。 - 采用侧卧睡姿,减轻鼻腔静脉压力。 **儿童** - 选择儿童专用生理盐水滴鼻液,避免成人喷雾冲击力过大。 - 教育其勿抠鼻,可剪短指甲并夜间戴薄手套。 **高血压患者** - 每日早晚监测血压,若收缩压>160毫米汞柱,暂缓进入海拔3500米以上区域。 - 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,出现剧烈头痛鼻血时舌下含服。 ---流鼻血后还能继续留在高原吗?
**轻度出血(<5毫升)** 止血后观察2小时,无复发可继续行程,但需加倍保湿。 **中重度出血(>20毫升)** 建议下降海拔500—1000米,至少休息24小时,确认黏膜愈合后再上升。 ---医生不会告诉你的冷知识
- **最佳止血姿势**:半坐位比平躺减少鼻腔血流量40%。 - **红景天并非万能**:其抗缺氧作用需连续服用7天才显现,对急性鼻血无效。 - **左鼻出血举右手?** 无科学依据,反而分散止血注意力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