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青海旅游,最怕的就是“高反”。到底青海旅游高原反应怎么办?一句话:提前预防、及时识别、科学处理、合理下撤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一、青海高原反应到底是什么?
高原反应,俗称“高反”,是人体从低海拔快速进入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后,因缺氧、低压、干燥三大因素导致的一系列生理不适。
- 轻度:头痛、头晕、乏力、恶心、失眠
- 中度:持续呕吐、心慌、气短、面色发绀
- 重度:肺水肿、脑水肿,可危及生命
二、哪些人群更容易高反?
并非所有人都会高反,但以下人群风险更高:
- 首次进高原者:身体尚未适应低氧环境
- 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者:炎症加重缺氧
- 心肺功能欠佳者:如哮喘、冠心病患者
- 肥胖或长期熬夜者:携氧效率低、恢复慢
三、出发前如何预防高反?
1. 药物准备
- 红景天胶囊:出发前7-10天开始服用,提高血氧饱和度
- 乙酰唑胺(Diamox):医生指导下提前1-2天服用,促进利尿、加速适应
- 布洛芬、地塞米松:应急止痛、抗炎
2. 体能与作息
- 出发前两周停止剧烈运动,避免身体疲劳
- 保证充足睡眠,每晚至少7小时
- 戒烟限酒,减少呼吸道刺激
3. 路线规划
- 选择阶梯式上升:先到西宁(2261米)适应1-2天,再前往青海湖(3200米)、茶卡盐湖(3059米)
- 避免直飞玉树(3700米)或果洛(3800米)
四、抵达青海后如何第一时间应对?
1. 落地“三不要”
- 不要奔跑:机场或车站内保持慢走,减少耗氧
- 不要洗澡:热水澡会扩张血管,加重缺氧
- 不要熬夜:夜晚血氧更低,易诱发高反
2. 饮食与补水
- 多喝温开水,每日至少2.5升,稀释血液、促进循环
- 少量多餐,主食以易消化碳水为主:面条、稀饭、馒头
- 避免油腻、辛辣、过饱,减少胃肠负担
3. 监测身体信号
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氧饱和度(低于85%需警惕)和心率(静息超过100次/分钟需休息)。
五、出现高原反应后怎么办?
1. 轻度高反自救
- 立即停止活动,静坐或半卧位休息
- 吸氧:便携式氧气瓶每次吸2-3口,间隔30分钟
- 口服布洛芬缓解头痛,或葡萄糖口服液补充能量
2. 中度高反处理
- 在轻度措施基础上,加服地塞米松(4mg,每6小时一次)
- 联系当地诊所或酒店前台,使用医用氧气(5-8L/分钟)持续吸氧
- 若症状无缓解,立即下撤300-500米,多数人在海拔降低后明显好转
3. 重度高反急救
- 肺水肿:咳粉红色泡沫痰、呼吸困难——立即高流量吸氧,口服呋塞米(速尿)20mg,并紧急送医
- 脑水肿:剧烈头痛、呕吐、意识模糊——绝对卧床,头抬高30°,尽快用甘露醇脱水,并呼叫120
六、常见误区一次说清
- 误区1:年轻人不会高反——实际与年龄无关,体质和上升速度才是关键
- 误区2:喝酥油茶能防高反——酥油茶补充热量,但无直接抗缺氧作用
- 误区3:吸氧会上瘾——短期吸氧不会依赖,反而能保护脑细胞
- 误区4:高反忍忍就过去——中重度高反可能快速恶化,延误治疗风险极高
七、返程后还需要注意什么?
回到平原后,身体仍需48-72小时恢复:
- 继续多喝水,促进代谢
- 避免剧烈运动,给心肺一个缓冲
- 若仍有持续头痛、咳嗽,需就医排除迟发性肺水肿
八、实用清单:随身带这些,高反不慌
| 类别 | 物品 | 备注 |
|---|---|---|
| 药物 | 红景天、乙酰唑胺、布洛芬、地塞米松、葡萄糖口服液 | 分装小瓶,随身带 |
| 器械 | 指夹式血氧仪、便携式氧气瓶 | 实时监测,及时吸氧 |
| 食品 | 巧克力、牛肉干、电解质泡腾片 | 快速补能、补盐 |
| 衣物 | 保暖帽、抓绒衣、防风外套 | 防感冒,减少耗氧 |
只要提前准备、科学应对、尊重身体信号,青海的蓝天、盐湖、雪山依旧可以安全拥抱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