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一到高原就头痛?
**缺氧是头号元凶** 海拔每升高1000米,大气压下降约12%,吸入的氧分压随之降低,大脑供氧不足,脑血管代偿性扩张,牵拉神经末梢,于是出现搏动性头痛。 **脱水与低气压的连锁反应** 高原空气干燥,呼吸频率加快,水分蒸发量增大,血液黏稠度升高,微循环受阻,进一步加剧脑组织缺氧。 **个体易感性差异** 有偏头痛史、贫血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群,高原头痛发生率高出2-3倍。 ---高原头痛和普通头痛怎么区分?
- **疼痛部位**:高原头痛多为双侧额颞部或后枕部胀痛,普通偏头痛常单侧。 - **伴随症状**:高原头痛常合并恶心、乏力、失眠,普通偏头痛可能伴闪光暗点。 - **缓解因素**:吸氧后高原头痛10-15分钟减轻,普通头痛对吸氧反应不明显。 ---高原反应头痛怎么办?
1. 立即行动:三招快速缓解
**停止上升,原地休息** 继续爬升会加重缺氧,海拔3000米以上每上升300米头痛风险增加40%。 **低流量吸氧** 便携式氧气瓶2-4L/分钟,持续15分钟,血氧饱和度升至90%以上即可停用。 **口服电解质溶液** 每500ml水加入1.5g盐+20g葡萄糖,纠正脱水,降低血液黏稠度。2. 24小时黄金观察期
- 若头痛未缓解或出现呕吐、步态不稳,立即下降海拔500-1000米。 - 夜间监测血氧,低于85%需持续吸氧。 ---高原头痛吃什么药?
一线药物选择
**对乙酰氨基酚(扑热息痛)** 500-1000mg/次,每日不超过3次,胃肠刺激小,适合初到高原者。 **布洛芬** 200-400mg/次,6-8小时一次,兼具抗炎作用,但胃病患者慎用。 **地塞米松** 4mg每6小时口服,适用于中重度头痛伴脑水肿,需医生指导。二线辅助用药
- **乙酰唑胺**:125-250mg每日2次,提前1-2天服用可预防头痛,通过促排尿减少脑脊液生成。 - **银杏叶提取物**:120mg每日2次,改善微循环,需连续服用3天以上见效。 ---哪些情况必须下撤?
**出现以下任一症状立即终止行程**: - 头痛持续加重,止痛药无效 - 喷射性呕吐或意识模糊 - 单侧肢体无力(提示高原脑水肿) - 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<80% ---预防高原头痛的5个细节
1. **阶梯式上升**:海拔3000米以上每日爬升不超过500米,每上升1000米休息1天。 2. **高碳水饮食**:碳水化合物氧耗量比脂肪低20%,可增加血氧利用率。 3. **避免酒精**:乙醇抑制呼吸中枢,加重缺氧,高原饮酒头痛风险增加3倍。 4. **夜间加湿**:帐篷内放置湿毛巾或使用便携式加湿器,保持湿度40%-60%。 5. **睡眠姿势**:垫高头部15-20cm,减少颅内静脉淤血。 ---常见误区解答
**问:提前吃红景天能完全避免头痛吗?** 答:红景天可能提高缺氧耐受力,但临床试验显示其预防有效率仅30%,不能替代缓慢上升。 **问:头痛时喝大量咖啡有用吗?** 答:咖啡因收缩血管可暂时止痛,但利尿作用会加重脱水,每日摄入不超过200mg(约2杯美式)。 **问:吸氧会成瘾吗?** 答:短期低流量吸氧不会导致依赖,但需避免24小时以上连续使用,以免抑制自主呼吸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