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一到高原嘴唇就发紫?
**核心原因:缺氧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** 当海拔超过2500米,大气压和氧分压同步降低,吸入的氧气分子减少,血液里“氧合血红蛋白”比例随之下降。血红蛋白在缺氧状态下颜色更深,**嘴唇黏膜薄、血管丰富**,于是肉眼可见地呈现出青紫色。 **自问自答:是不是所有人都会紫?** 并非人人如此。平时心肺功能强、红细胞携氧能力高的人,可能仅轻微发暗;而贫血、哮喘、长期熬夜的人,**血氧饱和度跌破90%**时,嘴唇会迅速变紫。 ---高原嘴唇发紫=高原反应吗?
**不一定,但它是重要信号** 高原反应是一组症状:头痛、恶心、乏力、失眠等。嘴唇发紫单独出现,可能只是因为**寒冷+干燥**导致局部血管收缩;若伴随胸闷、呼吸急促,则提示**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**风险,需要立即下撤。 **判断标准:** - 静止状态下血氧仪读数<85% - 嘴唇紫到呈暗褐色,且指甲床同步发紫 - 吸氧分钟后颜色无改善 ---到了高原嘴唇发紫怎么办?
### 1. 立即评估缺氧程度 - **使用便携血氧仪**:夹在食指上,读数>90%可继续观察;<85%立刻吸氧。 - **看伴随症状**:单纯嘴唇紫,无头痛呕吐,可原地休息;若出现步态不稳、意识模糊,立即呼叫救援。 ### 2. 现场急救三步法 - **吸氧**:便携式氧气瓶开到2-4L/min,鼻导管式吸氧比面罩更舒适。 - **保暖**:寒冷会加剧血管收缩,用围巾包住口鼻,喝50℃左右热水。 - **药物辅助**:舌下含服**硝苯地平10mg**(扩张肺动脉),或口服**地塞米松4mg**减轻水肿。 ### 3. 后续行程调整 - **停止上升**:原计划去更高海拔,应取消;至少在同一高度停留24小时。 - **阶梯式下撤**:每下降300米,血氧可提升2%-3%,嘴唇颜色随之转红。 ---高原反应嘴唇发紫正常吗?
**轻度发紫可视为“生理性适应”** 身体为了代偿缺氧,会分泌更多**促红细胞生成素(EPO)**,2-3天后红细胞数量增加,嘴唇颜色可能自行转淡。但**持续加深或范围扩大**(波及耳垂、指甲)就不正常,提示病理性缺氧。 ---如何预防高原嘴唇发紫?
### 出发前 - **红景天胶囊**:提前7天服用,每日3次,每次2粒,可提高缺氧耐受。 - **铁剂+维生素C**:纠正潜在贫血,提升血红蛋白携氧效率。 ### 旅途中 - **饮水公式**:每日饮水量=体重(kg)×30ml,避免血液黏稠。 - **呼吸训练**:用“4-2-4”节奏(吸气4秒、屏息2秒、呼气4秒),增加肺泡换气量。 ### 装备清单 - **血氧仪**:夹在手指上30秒出结果,比看嘴唇颜色更客观。 - **氧气罐**:选“脉冲式”款,同样容量使用时间延长3倍。 - **润唇膏+防晒**:紫外线会加剧黏膜干裂,SPF50唇膏每日涂5次。 ---哪些人群需格外警惕?
- **先天性心脏病**:右向左分流型如法洛四联症,高原缺氧会诱发紫绀危象。 - **慢阻肺患者**:FEV1<50%预计值者,海拔2000米就可能出现嘴唇发紫。 - **孕妇**:子宫增大使膈肌上抬,肺功能储备下降,建议海拔>3000米时直接吸氧。 ---常见误区澄清
- **误区1:嘴唇紫就是冻伤** 冻伤伴随麻木、水疱,而缺氧性紫绀无痛感,且吸氧后颜色减轻。 - **误区2:喝酒能暖身防紫** 酒精扩张外周血管,反而加速散热,**血氧饱和度会再降2%-3%**。 - **误区3:年轻人不会出问题** 2023年稻城亚丁救援记录显示,**68%的重症高原反应患者年龄在20-35岁**,与过度自信、快速上升有关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