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绝大多数人不会明显高反,但黄龙景区需格外留意。**
九寨沟海拔到底多高?
九寨沟沟口海拔约2000米,核心景点多在2200-3000米之间,最高处的长海海拔3100米。 **黄龙景区则不同**,其迎宾彩池已接近3200米,五彩池更达3576米,这才是最容易出现高原反应的区域。 ---为什么有人高反、有人却没事?
**个体差异**决定反应强度: - 平时生活在平原、缺乏运动的人,血氧调节能力弱; - 感冒、熬夜、饮酒后立即上山,高反概率翻倍; - 心理因素同样关键,过度紧张会放大轻微头痛。 **常见误区**:年轻人≠免疫高反,肥胖者≠更易高反,关键看心肺适应速度。 ---九寨沟常见高反症状与对策
**轻度症状**:太阳穴胀痛、走路略喘、夜间入睡困难。 **应对方法**: 1. 放慢脚步,每上升500米多休息10分钟; 2. 少量多次喝温水,每日至少2升; 3. 晚餐七分饱,减少胃肠耗氧。 **中重度症状**:持续头痛伴恶心、呕吐、指甲发紫。 **紧急处理**: - 立刻停止上行,就近吸氧(诺日朗服务中心、长海均有供氧站); - 口服布洛芬缓解头痛,无效则下撤至低海拔; - 若出现意识模糊,拨打景区救援电话0837-7739309。 ---进沟前7天,如何科学预防?
**药物准备**: - 提前3天服用红景天胶囊(每日2次,每次2粒),仅作辅助; - 携便携血氧仪,低于90%时主动吸氧。 **体能训练**: - 每天30分钟快走或爬楼梯,提高肺活量; - 睡前做4-7-8呼吸法(吸气4秒、屏息7秒、呼气8秒),模拟缺氧环境。 **行程设计**: - 第一天住九寨沟县城(海拔1400米),次日再进沟; - 避免直飞黄龙机场(海拔3447米),选择经成都大巴或自驾缓升。 ---景区内实时注意事项
**交通**:观光车虽省力,但急转弯易晕车,晕车药与高反药需间隔2小时服用。 **饮食**:藏式酥油茶含盐分高,可快速补充电解质;忌空腹喝甜茶,易引发反酸。 **住宿**:沟内民宿多在2300-2600米,夜间若胸闷,可将枕头垫高15厘米。 **拍照**:长海观景台风大,戴帽子保暖可减少因寒冷导致的血管收缩性头痛。 ---特殊人群高反风险评估
**儿童**:6岁以上可同行,但需避免在黄龙奔跑;携带儿童专用氧气瓶(流量0.5L/分钟)。 **孕妇**:孕中期相对稳定,仍建议咨询产科;出现宫缩立即下撤。 **慢性病患者**: - 高血压者带足日常用药,血压>160/100mmHg禁止上山; - 冠心病患者备硝酸甘油,胸痛持续5分钟不缓解即刻就医。 ---返程后仍需警惕的“迟发性高反”
少数人回到平原后24-48小时出现乏力、嗜睡,称为“低原反应”。 **缓解方式**: - 保持充足睡眠,避免剧烈运动; - 适量饮用含钠电解质饮料,帮助体液重新平衡。 **何时就医**:若咳嗽加重、咳粉红色泡沫痰,警惕高原肺水肿延迟发作,立即前往急诊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