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原反应怎么办_如何预防高原反应

新网编辑 22 0

一到海拔3000米以上,很多人就开始头晕、心慌、恶心,这就是急性高原反应。它来得突然,处理不当可能发展成脑水肿或肺水肿,甚至危及生命。下面用问答形式,把“高原反应怎么办”和“如何预防高原反应”拆成若干场景,一步步讲清楚。

高原反应怎么办_如何预防高原反应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--

高原反应的典型信号有哪些?

头痛、恶心、乏力、失眠、心跳加快是最常见的四大信号。有人还会脸肿、指尖发麻。出现这些症状时,先别硬撑,立即评估严重程度:

  • 轻度:只有头痛或恶心,不影响走路说话。
  • 中度:头痛剧烈、呕吐、明显乏力。
  • 重度:意识模糊、咳粉红色泡沫痰、无法平卧。
---

轻度高原反应该怎么处理?

问:刚到拉萨就头疼,是不是立刻下撤?

答:不必,先就地休息,按以下步骤操作:

  1. 停止上升:原地或下降300-500米即可缓解。
  2. 大量喝水:小口多次,每天不少于3升,避免酒精和咖啡。
  3. 轻度活动:散步、深呼吸,切忌奔跑或负重。
  4. 药物辅助:口服布洛芬止痛,或地塞米松减轻脑水肿。
---

中重度高原反应如何急救?

问:同行者呕吐到脱水,还出现走路不稳,怎么办?

答:这是高原脑水肿前兆,必须立即:

高原反应怎么办_如何预防高原反应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持续给氧:便携式氧气瓶开到2-4 L/min。
  • 尽快下撤:海拔每下降500-1000米,症状可缓解一半。
  • 药物强化:口服地塞米松8 mg,每6小时一次。
  • 呼叫救援:若无法自行下撤,拨打当地120或景区急救站。
---

如何预防高原反应?出发前必做三件事

1. 阶梯式上升:每天海拔增加不超过500米,每上升1000米多住一晚。

2. 药物预防:提前1-2周开始服用乙酰唑胺,成人剂量125 mg,每日两次。

3. 体能储备:出发前一个月坚持有氧训练,如慢跑、骑行,增强心肺耐力。

---

进藏路上如何动态监测身体?

问:自驾川藏线,怎么知道身体是否适应?

答:准备三件小装备:

高原反应怎么办_如何预防高原反应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血氧仪:指尖夹式,血氧低于85%立刻休息。
  • 血压计:收缩压突然升高20 mmHg以上需警惕。
  • 计时器:静息心率超过100次/分钟,放慢行程。
---

饮食与作息的隐藏技巧

饮食:高碳水、易消化为主,如面条、稀饭、香蕉;避免油腻和过饱。

作息:抵达第一晚务必早睡,枕头垫高15厘米,减少头部充血。

保暖:昼夜温差大,贴身层选美丽奴羊毛,外层防风防水。

---

儿童与老人如何预防高原反应?

问:带7岁孩子和65岁父亲去稻城,需要额外注意什么?

答:

  • 儿童:剂量减半使用乙酰唑胺,随身带棒棒糖防低血糖。
  • 老人:提前做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查,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者慎行。
  • 共同原则:行程再慢30%,携带指夹式血氧仪,每2小时测一次。
---

高原反应常见误区大扫盲

误区一:吸氧会依赖→ 急性期吸氧是救命,不会成瘾。

误区二:红景天万能→ 只能缓解疲劳,对急性高原反应效果有限。

误区三:喝酒御寒→ 酒精扩张血管,反而加速散热和脱水。

---

返程后身体仍不适,怎么办?

问:回平原一周还头晕,是后遗症吗?

答:多数是低原反应,身体从高氧环境回到常氧环境的不适应。处理办法:

  1. 多喝水:加速代谢乳酸。
  2. 轻度运动:散步、瑜伽,避免剧烈运动。
  3. 就医指征:若持续胸闷、咳血,需排除肺水肿残留。
---

高原反应并不可怕,怕的是忽视信号和错误处理。把“缓慢上升、及时下撤、科学用药”这三句话记牢,就能在云端之上安全享受风景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