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高原吃什么药_高原反应吃什么药预防

新网编辑 20 0
**高原反应吃什么药预防?** 红景天胶囊、乙酰唑胺、地塞米松、布洛芬、葡萄糖口服液、肌苷口服液、携氧片等药物都能在不同阶段缓解或预防高原反应,但需根据体质、行程海拔及医嘱组合使用。 --- ### 一、为什么同一座山,有人平安有人高反? **高反本质是缺氧引发的连锁反应**。 - **海拔2500米**以上,大气压下降,吸入氧分压随之降低; - **红细胞代偿**需要48—72小时,短期快速升高海拔的人来不及适应; - **个体差异**:心肺功能、睡眠质量、情绪紧张、饮酒、感冒都会放大症状。 因此,**提前7—10天开始药物干预**,比到了海拔4000米再吃药更可靠。 --- ### 二、预防阶段:出发前7天到进入高原前 #### 1. 红景天胶囊(植物类适应原) - **服用方法**:每天2次,每次2粒,提前7天开始,进入高原后继续3—5天。 - **作用机理**:提高缺氧耐受、促进红细胞生成。 - **注意**:**孕妇、月经量大者慎用**;部分人会出现轻微口干,多喝水即可。 #### 2. 乙酰唑胺(处方利尿剂) - **服用方法**:出发前1天起,每次125—250 mg,每日2次,连用3—5天。 - **作用机理**:**加速碳酸氢盐排出**,诱导轻度代谢性酸中毒,刺激呼吸中枢,提高血氧饱和度。 - **禁忌**:磺胺过敏、肾功能不全、低钾人群禁用;服药期间**避免饮酒**,防止低钾加重。 --- ### 三、抵达当天:如何快速判断是否需要加药? 自问: “我是否出现**头痛+恶心+乏力**三项中的两项?” 若答案为“是”,立即执行以下方案: #### 1. 地塞米松(糖皮质激素) - **首剂**:4 mg口服,6小时后可重复一次,24小时内不超过8 mg。 - **适用场景**:**快速升高海拔(如直飞拉萨)**、会议或婚礼等无法推迟行程的人群。 - **风险**:**停药后可能出现反跳性高反**,需逐步减量,不可长期依赖。 #### 2. 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- **头痛剧烈时**:布洛芬200—400 mg,每6—8小时一次,每日不超过1200 mg。 - **优势**:兼具止痛与轻度抗炎,**不掩盖缺氧本身**,相对安全。 --- ### 四、在高原停留期间:如何维持血氧? #### 1. 葡萄糖口服液 - **原理**:**缺氧状态下糖酵解增强**,补充葡萄糖可减少乳酸堆积。 - **用法**:每次10 ml原液兑温水100 ml,每日2—3次;**糖尿病患者改用木糖醇口服液**。 #### 2. 肌苷口服液 - **作用**:改善细胞能量代谢,减轻乏力、心悸。 - **用法**:每次10 ml,每日2次,连用3—5天;**痛风急性期禁用**。 #### 3. 携氧片(固体氧) - **成分**:过氧化钠+催化剂,遇水放氧。 - **使用场景**:徒步途中、夜间血氧低于85%时,含服1片,可维持15—20分钟。 - **注意**:**不可替代下撤**,仅作应急。 --- ### 五、特殊人群用药清单 | 人群 | 推荐药物 | 禁忌/减量 | |------|-----------|-----------| | 孕妇 | 红景天、葡萄糖 | 禁用乙酰唑胺、地塞米松 | | 儿童(>3岁) | 红景天颗粒(半量)、布洛芬混悬液 | 禁用乙酰唑胺 | | 高血压 | 可继续使用原降压药,加用乙酰唑胺需监测血钾 | 避免含麻黄碱感冒药 | | 哮喘 | 可备沙丁胺醇气雾剂,地塞米松可兼抗炎 | 慎用非甾体止痛药 | --- ### 六、常见误区快问快答 **Q:提前吃感冒药能预防高反吗?** A:不能。普通感冒药(如氨酚烷胺)仅缓解鼻塞流涕,**无改善缺氧作用**,反而可能因嗜睡掩盖症状。 **Q:红景天与乙酰唑胺能一起吃吗?** A:可以。两者机制互补,**植物药+西药联合**是临床常用方案,但需间隔2小时服用,减少胃肠刺激。 **Q:吸氧会上瘾吗?** A:不会。高原吸氧是**生理性补充**,与成瘾无关;但长期依赖会延缓自身红细胞代偿,**建议仅在夜间或症状严重时低流量吸氧**。 --- ### 七、行程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- **逐步减量**:地塞米松每24小时减半,连用3天停药;乙酰唑胺可直接停。 - **复查指标**:回平原后若仍持续头痛、咳嗽,需做**胸部X线**排除高原肺水肿残留。 - **体能恢复**: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,补充蛋白质和铁剂,加速红细胞恢复。
上高原吃什么药_高原反应吃什么药预防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