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原体温偏低怎么办_高原体温正常范围是多少

新网编辑 21 0

高原体温偏低怎么办?先别慌,多数情况下是环境缺氧与代谢减缓共同作用的结果,只要掌握正确应对方法,症状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缓解。

高原体温偏低怎么办_高原体温正常范围是多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高原体温为什么会下降?

很多人以为只有发烧才会“体温异常”,其实体温偏低在海拔3000米以上同样常见。原因主要有三点:

  • 大气压降低:氧分压下降,细胞有氧代谢效率降低,产热减少。
  • 风速增大:体感温度比实际温度低,身体散热加快。
  • 摄水量不足:血液黏稠度升高,微循环变差,末梢温度随之下降。

高原体温正常范围是多少?

平原常用“36.3 ℃~37.2 ℃”作为口温标准,到了高原需把下限放宽:

  • 清晨静息口温:35.5 ℃~36.8 ℃仍属正常。
  • 夜间腋温:34.8 ℃~36.4 ℃可接受。
  • 儿童与老人:因基础代谢率差异,可再低0.3 ℃左右。

若连续两次测量低于上述区间,并伴有意识迟钝、脉搏细弱,应高度怀疑高原低体温症


如何快速判断是否属于危险低体温?

自问自答:

Q:手摸额头冰凉就是低体温吗?
A:不一定。高原空气干燥,皮肤蒸发散热快,表面温度低不代表核心温度低。正确做法是测口温或耳温,并观察是否出现:

高原体温偏低怎么办_高原体温正常范围是多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说话含糊、步态不稳
  • 手指甲床青紫超过三秒不恢复
  • 收缩压下降20 mmHg以上

现场急救四步法

  1. 避风保温:立即转移到背风处,用羽绒服、救生毯层层包裹,重点保护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三大血管区。
  2. 补充热量:口服温葡萄糖水(每15分钟100 ml),避免含咖啡因饮料。
  3. 被动复温:与同伴肌肤相贴,用体温互相取暖,切忌大力揉搓四肢。
  4. 监测记录:每十分钟测一次口温,记录意识、脉搏、血压,为后续医疗提供数据。

药物与装备清单

提前准备可显著降低风险:

  • 口服药:乙酰唑胺(预防高原反应)、复合维生素B(促进能量代谢)
  • 外用药:暖足贴(贴于袜子外侧,避免直接接触皮肤)
  • 装备:轻量羽绒裤、-10 ℃睡袋、便携式耳温枪、保温水壶

长期适应策略

如果只是短期旅行,做好保暖即可;若计划停留超过两周,建议:

  • 阶梯式上升:每上升500米留宿一晚,让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逐步适应。
  • 增加铁与优质脂肪摄入:红肉、深海鱼、坚果可提高血液携氧与产热效率。
  • 睡前热水泡脚:40 ℃左右,15分钟,促进足部血管扩张,减少夜间热量流失。

常见误区澄清

误区一:喝酒能暖身
酒精扩张皮肤血管,反而加速核心热量散失,高原上尤其危险。

误区二:发烧药可提升体温
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仅作用于体温中枢调定点,对低体温无效,滥用可能掩盖病情。


何时必须下撤?

出现以下任一情况,无论海拔多高,立即终止行程:

高原体温偏低怎么办_高原体温正常范围是多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口温持续低于34 ℃超过30分钟
  • 复温后意识仍模糊或出现幻觉
  • 收缩压<80 mmHg,尿量<0.5 ml/kg·h

回到平原后仍感觉怕冷,正常吗?

完全正常。高原低氧环境会暂时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,回到平原后需2~4周才能恢复原有代谢水平。期间保持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、足量蛋白质摄入,体温会逐渐回到个人基线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