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小孩会不会出现高原反应?
会。高原反应的本质是缺氧引发的生理应激,儿童与成人一样,只要快速进入海拔2500米以上区域,就可能出现症状。由于儿童血容量小、呼吸调节机制尚未成熟,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甚至可能高于成年人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二、儿童高原反应常见症状
1. 轻度表现
- 持续哭闹、烦躁不安
- 脸色苍白或口唇发绀
- 食欲明显下降
- 睡眠中断、夜间惊醒
2. 中度表现
- 明显头痛(孩子会频繁摸头或拍打额头)
- 恶心呕吐(婴幼儿表现为吐奶加重)
- 呼吸频率超过40次/分钟
- 走路不稳、易跌倒
3. 重度表现(需立即下撤)
- 意识模糊、叫不醒
- 持续抽搐
- 肺水肿(咳粉红色泡沫痰)
- 心率>140次/分钟且持续不降
三、为什么儿童更容易中招?
自问:同样是海拔3500米,为什么大人只是轻微头晕,孩子却开始呕吐?
自答:
- 基础代谢率高:每公斤体重耗氧量比成人多30%,缺氧耐受更差。
- 呼吸代偿弱: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,高原低气压使膈肌活动受限。
- 表达能力差:无法准确描述“头痛”“胸闷”,延误干预时机。
- 血管调节差:脑血管对缺氧更敏感,易出现水肿。
四、进高原前必须做的准备
1. 身体评估
出发前1个月做心肺功能检查,排除先天性心脏病、哮喘等禁忌症。早产儿、反复肺炎患儿建议暂缓行程。
2. 阶梯式适应
推荐路线:
- 第一天:海拔1500米住宿
- 第三天:海拔2500米停留
- 第五天:海拔3200米活动
每天上升不超过300-500米,每上升1000米休息1-2天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3. 药物预防方案
| 年龄 | 药物 | 剂量 | 备注 |
|---|---|---|---|
| 1-3岁 | 乙酰唑胺 | 2.5mg/kg/次,每日2次 | 需医生处方 |
| 3岁以上 | 红景天胶囊 | 成人1/3量 | 提前7天服用 |
五、在高原的实时应对策略
1. 识别早期信号
当孩子出现比平时更黏人、拒绝走路、频繁喝水却尿少时,立即测血氧。儿童血氧饱和度<90%需吸氧。
2. 紧急处理流程
- 停止活动,保持半坐位
- 给予低流量吸氧(1-2L/分钟)
- 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
- 症状无缓解:1小时内下撤500米
3. 饮食调整
高糖低脂易消化食物为主,如葡萄糖水、藕粉、苹果泥。避免产气食物(豆类、碳酸饮料)。母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喂养次数。
六、真实案例警示
2023年7月,一名4岁男孩随父母直飞稻城亚丁(海拔4410米),落地4小时后出现喷射性呕吐,家长误以为是晕车,未及时处理。夜间孩子出现抽搐,紧急送医诊断为高原脑水肿,经直升机转运至成都才得以脱险。
教训:
- 直飞高海拔机场风险极高
- 儿童症状进展快,黄金救治时间<6小时
七、家长常见误区
误区1:孩子活泼乱跳就是没高反
事实:儿童可能因缺氧出现反常兴奋,随后迅速转为抑制状态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误区2:吸氧会产生依赖
事实:短期吸氧不会导致依赖,血氧<92%时持续吸氧反而能预防肺水肿。
误区3:提前吃感冒药能预防
事实: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可能加重缺氧,儿童禁用。
八、哪些情况必须取消行程?
出现以下任一情况,立即终止高原旅行:
- 出发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
- 既往有高原肺水肿病史
- 患有镰状细胞贫血
- 正在服用抑制呼吸的药物(如苯巴比妥)
九、回程后的注意事项
即使孩子已返回平原,仍需观察48小时。部分儿童会出现“延迟性高原反应”,表现为持续嗜睡、食欲低下,通常2-3天自愈。若出现下肢水肿或尿量减少,需排查高原性心脏病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