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背包客兴冲冲地飞到拉萨,落地才发现高原反应没带药。别慌,本文用“自问自答”的方式,把真实场景掰开揉碎,教你一步步自救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一、先判断:我现在算不算高反?
常见误区:把晕车、熬夜后的头痛当成高反。
自检三步:
- 静息心率>100次/分,且持续10分钟以上
- 指尖血氧<88%(机场、客栈前台常可借到指夹式血氧仪)
- 头痛+恶心呕吐+走路飘,三者同时出现
若三项里占两项,基本可以确定是急性高原反应。
二、没带药的当下,如何就地取材?
1. 先找“药”——向谁开口最靠谱?
优先级排序:
- 客栈老板:常年接待旅客,常备散利痛、肌苷口服液,甚至小罐氧气。
- 同车/同航班游客:拼车群里喊一句“谁有多余的布洛芬?”成功率极高。
- 县城药店:西藏乡镇药店虽不大,但地塞米松、乙酰唑胺通常有货,无需处方。
2. 没有西药,藏地“土办法”管用吗?
酥油茶+红糖:热量高、液体足,能快速提升血糖,缓解因缺氧导致的乏力。
红景天根泡水:景区门口常有藏民兜售干切片,虽起效慢,但连续含服3片能轻度扩血管。
注意:这些只能“缓”,不能“治”,症状加重仍需下撤。
3. 物理手段:让身体“省氧”
- 束腹带/腰包加压:把外套腰带勒紧,人为增加腹压,强迫膈肌上抬,呼吸效率更高。
- 热水泡脚+抬高下肢:减少血液淤积在下肢,回流心脏的血量增多,脑部供氧略升。
- “S”形走路法:上坡时走之字,比直线爬升省力,心率平均下降8-10次/分。
三、何时必须下撤?一分钟决策表
| 症状 | 是否下撤 | 备注 |
|---|---|---|
| 头痛+呕吐一次 | 可观察 | 原地休息2小时 |
| 走路像醉酒 | 立即下撤300米 | 提示脑水肿前兆 |
| 咳粉红色泡沫痰 | 立刻送医 | 肺水肿典型表现 |
四、事后补救:回到平原也别大意
1. 回酒店后“补药”清单
哪怕症状缓解,也建议24小时内把以下药物补齐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布洛芬:每次200mg,6小时一次,连用不超过3天
- 地塞米松:4mg口服,每日2次,下撤当天即可停药
- 肌苷口服液:每次20ml,每日3次,改善细胞缺氧代谢
2. 返程航班的“隐形风险”
机舱气压≈2500米海拔,刚下高原就坐飞机,可能二次诱发头痛。
对策:起飞前吃一颗对乙酰氨基酚,登机后把通风口对准面部,增加吸入氧浓度。
五、真实案例复盘:一位女生在纳木错的48小时
Day1 14:00 抵达扎西半岛,轻微头痛,没药。
自救:向客栈老板借到肌苷口服液,同时喝2升酥油茶。
Day1 22:00 头痛加剧,血氧掉到82%。
决策:拼车连夜返回当雄县城(海拔下降500米)。
Day2 08:00 县城药店买地塞米松+布洛芬,服药后6小时症状消失。
经验:如果硬撑在湖边过夜,很可能发展成脑水肿。
六、下次进藏,如何做到“无药也安心”?
- 提前15天开始喝红景天茶,虽被吐槽“心理作用”,但能增加心理阈值。
- 把应急药品清单存在手机备忘录,并同步到同行人微信收藏。
- 购买旅行保险时勾选“高原病医疗救援”,直升机下撤费用动辄万元,保险可全额覆盖。
高原反应没带药,90%的情况下都能靠“借、换、撤”三字诀化险为夷。关键不是背了多少药,而是识别危险信号的速度。记住:山永远在那里,命只有一次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