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到高原就流鼻涕、头痛、浑身发冷,是不是感冒?能不能继续行程?该吃什么药?这篇文章把大家最常问的问题一次讲透。

高原感冒和普通感冒到底哪里不一样?
缺氧放大症状:在海拔3000米以上,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60%左右,身体本来就在“喘”,一旦病毒入侵,免疫反应更剧烈,头痛、乏力、恶心都会被放大。
进展更快:平原感冒可能拖两三天才加重,高原上往往24小时内就从打喷嚏变成高烧。
容易诱发高原肺水肿:病毒+缺氧会让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加,出现咳嗽粉红色泡沫痰、呼吸困难,必须立即下撤。
如何判断自己是普通感冒还是高原反应叠加感冒?
自问自答:
Q:只是鼻塞、打喷嚏,没有明显气短,算高原反应吗?
A:多半是普通感冒,先按感冒处理,同时监测血氧。

Q:头痛欲裂、走平路都喘、血氧掉到80%以下,但体温正常,是感冒吗?
A:更像急性高山病,先吸氧、下撤,再考虑是否合并感染。
Q:发烧38.5℃、咳黄痰、静息时也喘,是感冒还是肺水肿?
A:两者可能并存,立刻下撤并就医,高原肺水肿的黄金救治时间是出现症状后6小时。
在高原感冒了,第一时间做什么?
- 停止上升:哪怕离垭口只剩500米,也先原地或下降300-500米。
- 测血氧:指夹式血氧仪<85%就要警惕,<80%立即下撤。
- 吸氧:便携式氧气瓶开到2-3升/分钟,每次10-15分钟,间隔30分钟再吸。
- 保温:高原昼夜温差大,加衣服、喝热水,避免寒战耗氧。
高原感冒吃什么药?一张清单直接抄
退烧止痛:对乙酰氨基酚500mg,每6小时一次,每日不超过3次;布洛芬200-400mg,肠胃不适者慎用。
缓解鼻塞:伪麻黄碱30mg,每日2次,高血压禁用;或生理性海水喷鼻。
止咳化痰:右美沙芬15mg,干咳用;氨溴索30mg,痰黏难咳用。

抗病毒:奥司他韦75mg,每日2次,连用5天,最好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开始。
抗生素: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25mg,每日2次,仅在有黄绿脓痰、扁桃体化脓等细菌感染证据时使用。
中成药:连花清瘟胶囊4粒,每日3次;板蓝根冲剂1袋,每日3次,作为辅助。
哪些药高原上绝对不能吃?
含镇静成分的复方感冒药:如扑尔敏、苯海拉明,会加重缺氧时的嗜睡,掩盖病情。
阿司匹林大剂量:>300mg/次可能增加高原出血风险。
强力镇咳药:如可待因,抑制咳嗽反射,痰堵在肺里更易诱发感染。
不想吃药,有没有物理办法缓解?
- 生姜红糖水:生姜5片+红糖20g煮水,发汗驱寒,睡前喝,出微汗后立刻擦干。
- 热水泡脚:42℃左右泡15分钟,水位没过脚踝,促进末梢循环。
- 洋葱敷脚底:洋葱切薄片贴脚底涌泉穴,穿上袜子固定,民间偏方对鼻塞有效。
- 加湿:高原空气干燥,用湿毛巾搭在床头,或携带USB迷你加湿器。
什么情况下必须立即下撤?
出现以下任一信号,不要犹豫:
静息血氧持续<75%,吸氧后不升。
呼吸频率>30次/分钟,说话断断续续。
咳粉红色泡沫痰,提示肺水肿。
意识模糊、步态不稳,提示脑水肿。
回到平原后还要做什么检查?
即使症状消失,也建议:
血常规:看白细胞、中性粒是否还高。
胸片或CT:排除遗留的肺部感染或纤维化。
肺功能:长期咳嗽、气短者,看是否出现高原相关限制性通气障碍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:出发前做好这四步
提前两周吃红景天:每天3g泡水,提高缺氧耐受。
打流感疫苗:出发前1个月完成,降低被传染概率。
带齐药品:退烧、止咳、抗生素、血氧仪、氧气罐,按“一人份×行程天数×2”准备。
阶梯式上升:每天海拔增加不超过500米,每上升1000米休息1天。
常见误区一次澄清
“高原感冒扛一扛就过去”:错,缺氧环境下免疫应答紊乱,扛容易拖成肺炎。
“多喝酥油茶能治病”:酥油茶补充热量,但含盐高,发烧脱水时反而加重肾脏负担。
“吸氧会上瘾”:医用氧气无依赖性,该吸就吸,保命要紧。
写在最后的小贴士
把行程单、保险单、紧急联系人写在防水卡片上随身带;高原信号差,提前下载离线地图;感冒时别洗澡,湿发睡觉会加重头痛。愿每一次仰望雪山,都平安归来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