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必须准备高原反应应急药品?
当海拔超过2500米,空气中氧分压下降,人体可能出现头痛、恶心、失眠、甚至肺水肿或脑水肿。提前准备应急药品,能把风险降到最低。“有药在手,比事后求救更可靠”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二、高原反应吃什么药?核心药品逐一点评
1. 预防首选:乙酰唑胺(Diamox)
- 作用机制:通过轻度利尿,促使血液酸化,刺激呼吸中枢,提高血氧。
- 用法:出发前1~2天开始,每次125~250 mg,每日2次,抵达高原后继续服用2~3天。
- 常见疑问:会不会“吃了就高反”?——不会,它只是降低发生率,约减少50%症状。
- 副作用:指尖麻木、味觉改变,多饮水即可缓解。
2. 快速缓解头痛: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
- 何时用:出现钝痛或搏动性头痛时立即服用。
- 剂量:布洛芬200~400 mg,每6~8小时一次;对乙酰氨基酚500 mg,每4~6小时一次。
- 注意:空腹易刺激胃,建议随餐或配牛奶服用。
3. 止吐与促胃排空:多潘立酮(吗丁啉)
- 场景:恶心、呕吐导致无法进食或服药时。
- 用法:10 mg,每日3次,饭前15~30分钟。
- 亮点:不透过血脑屏障,嗜睡副作用极小,适合驾车人群。
4. 夜间高反失眠:地西泮(安定)的取舍
- 优点:2.5~5 mg睡前服,可打断“缺氧—失眠—加重缺氧”的恶性循环。
- 风险:呼吸抑制,仅限无严重喘憋、且无饮酒者。
- 替代方案:褪黑素3 mg,更安全但效果稍弱。
三、高原反应应急药品清单:一张表带走
| 药品 | 剂量/规格 | 用途 | 备注 |
|---|---|---|---|
| 乙酰唑胺 | 125 mg×20片 | 预防+轻度治疗 | 磺胺过敏禁用 |
| 布洛芬 | 200 mg×20粒 | 止痛退热 | 胃溃疡慎用 |
| 地塞米松 | 0.75 mg×10片 | 脑水肿急救 | 症状重时4 mg每6小时 |
| 硝苯地平缓释片 | 30 mg×7片 | 肺水肿降压 | 咬碎舌下含服起效快 |
| 口服补液盐 | 13.95 g×4袋 | 纠正脱水 | 每袋兑500 ml温水 |
| 便携血氧仪 | 指夹式 | 监测SpO₂ | SpO₂<85%立即下撤 |
四、常见疑问快问快答
Q:红景天胶囊能代替乙酰唑胺吗?
A:红景天属于保健品,循证证据有限,不能替代处方药物;可作为辅助,提前7天开始服用。
Q:儿童去高原怎么用药?
A:体重>30 kg可按成人半量乙酰唑胺;止痛选对乙酰氨基酚10–15 mg/kg;不建议自行使用安定类。
Q:飞机直达拉萨,落地后立刻吃地塞米松行不行?
A:地塞米松属于激素,仅用于中重度脑水肿,不能作为常规预防;落地后先休息、补水、测血氧,再决定是否用药。
五、打包技巧与服用时机
- 分装药盒:把一天三次的药按早中晚分格,减少高原上数药片的麻烦。
- 避光防潮:西藏紫外线强,药品用铝箔袋+干燥剂双重保护。
- 服用顺序:抵达当天先补液→无不适不吃药;出现头痛先布洛芬→仍不缓解加乙酰唑胺。
六、出现以下情况立即下撤,药品已无法替代
- 持续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
- 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、咳粉红色泡沫痰
- 意识模糊、步态不稳
记住:海拔下降1000米,比任何药物都有效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