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原胺是什么_高原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

新网编辑 17 0

高原胺到底是什么?

很多人第一次听到“高原胺”时,会把它误认为是某种高原反应药物,其实**高原胺(tyramine)**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生物胺,广泛存在于**发酵、腌制、久置或腐败的食物**中。它的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,因此一旦大量摄入,就可能刺激交感神经,引发血压飙升、心悸、头痛等不适。

高原胺是什么_高原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高原胺从哪里来?常见食物清单

自问:为什么有些人吃一块奶酪就脸红心跳?
自答:罪魁祸首正是**奶酪中的高原胺**。以下食物是高发区:

  • **陈年奶酪**:切达、高达、蓝纹、帕尔马等发酵时间越长的品种,含量越高。
  • **腌制或熏制肉类**:腊肉、香肠、火腿、咸鱼。
  • **发酵豆制品**:酱油、味噌、纳豆、豆腐乳。
  • **久置剩菜**:特别是富含蛋白质的肉类、鱼类,室温放置超过2小时就开始产生。
  • **啤酒与红酒**:精酿啤酒、陈年红酒因酵母持续发酵,含量高于普通工业啤酒。

高原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?

自问:只是吃顿饭,为什么血压会突然爆表?
自答:当体内**单胺氧化酶(MAO)活性不足**或服用**MAO抑制剂类抗抑郁药**时,高原胺无法被及时分解,便会:

  1. **急剧升高血压**:收缩压可在30分钟内上升30-40 mmHg,出现**高血压危象**。
  2. **诱发剧烈头痛**:常被误诊为偏头痛,实为血管过度收缩后的反弹扩张。
  3. **心悸与心律失常**:交感神经过度兴奋,心率可达120次/分以上。
  4. **恶心、出汗、面色潮红**:类似“醉酒”或“过敏”,实为急性中毒表现。
  5. **潜在脑出血风险**:既往有动脉瘤或血管畸形者,可能因血压骤升而破裂。

哪些人群需要格外警惕?

并非人人都会因一顿腊肉饭而进急诊,但以下人群需**严格控制摄入**:

  • **服用MAOI类抗抑郁药**(如苯乙肼、异卡波肼)的患者,药物抑制MAO后,高原胺代谢几乎停滞。
  • **高血压患者**,尤其未规律服药或血压控制不佳者。
  • **嗜铬细胞瘤患者**,肿瘤本身就会释放大量儿茶酚胺,再叠加高原胺,风险倍增。
  • **肝功能严重受损者**,肝脏是生物胺代谢的主要场所,功能下降时代谢减慢。

如何科学降低高原胺摄入?

自问:难道从此告别奶酪和红酒?
自答:不必极端戒断,掌握以下技巧即可**大幅降低风险**:

选购与储存

  • 选择**巴氏杀菌奶酪**而非生奶酪,发酵时间短的高原胺含量更低。
  • 肉类、鱼类**现买现吃**,冷藏不超过24小时,剩菜务必**彻底加热**。
  • 购买酱油、味噌时查看标签,**选择低盐、短发酵期**产品。

烹饪技巧

  • **焯水或蒸煮**可溶出部分高原胺,腌制肉类先煮再炒。
  • 避免**高温长时间炖煮**,持续加热反而促进胺类生成。
  • 搭配**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**(如青椒、西兰花),维生素C可抑制胺类合成。

药物与饮食间隔

  • 服用MAOI者需**提前2周开始低高原胺饮食**,停药后仍需维持1周。
  • 若不慎误食高含量食物,可**立即服用10-20 mg硝苯地平**舌下含服应急降压,并尽快就医。

常见误区一次说清

误区一:只有“不新鲜”的食物才有高原胺?
**事实**:新鲜度只是因素之一,**发酵工艺本身就会产生高原胺**,即使未腐败也可能超标。

高原胺是什么_高原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误区二:冷冻能破坏高原胺?
**事实**:低温只能**抑制细菌繁殖**,无法分解已生成的胺类,解冻后含量依旧。

误区三:少量摄入没关系?
**事实**:对敏感人群而言,**50 mg高原胺即可触发症状**,相当于一小块蓝纹奶酪的量。


出现症状如何自救?

若进食后30分钟内出现**搏动性头痛、视物模糊、胸痛**,立即:

  1. **停止进食**,记录所吃食物及时间。
  2. **坐位休息**,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。
  3. **测量血压**,若收缩压≥180 mmHg,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。
  4. **拨打急救电话**,告知医生可能的高原胺中毒,便于针对性处理。

未来研究展望

目前食品工业正尝试通过**基因工程菌株**降低发酵食品中的高原胺生成,例如筛选**不产生脱羧酶的乳酸菌**。同时,**便携式胺类检测仪**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,未来消费者或可用试纸快速检测奶酪、酱油中的含量,实现“吃前先知”。

高原胺是什么_高原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