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高原最怕感冒怎么办”?答案是:立即下撤、对症用药、持续补氧、密切监测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高原最怕感冒?
在平原,感冒可能只是打喷嚏、流鼻涕的小毛病;到了海拔三千米以上,它却像点燃炸药的火星。
- 缺氧放大炎症反应:高原本就氧分压低,病毒入侵后,支气管黏膜水肿,气道阻力骤升,血氧饱和度迅速下跌。
- 诱发高原肺水肿:感冒后咳嗽、发热,肺动脉压升高,毛细血管渗出,24小时内即可出现粉红色泡沫痰。
- 并发高原脑水肿:高热导致脑耗氧增加,颅压升高,出现剧烈头痛、喷射性呕吐,甚至昏迷。
一句话:高原感冒=普通感冒+高海拔放大器。
高原感冒会死人吗?
会,而且速度惊人。
- 急性低氧血症:血氧低于60%时,细胞无氧代谢,乳酸堆积,心跳骤停风险陡增。
- 多器官衰竭:持续缺氧引发肾小管坏死、肝细胞坏死、DIC,救治窗口仅6小时。
- 交通不便延误:很多垭口无信号,救护车无法直达,错过黄金抢救期。
2019年川藏线官方通报:因感冒诱发高原肺水肿死亡案例占全年高原因病死亡的37%。
出发前如何降低感冒风险?
疫苗与药物
- 提前两周接种流感疫苗、肺炎球菌疫苗。
- 携带奥司他韦、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,不要带含伪麻黄碱的复方感冒药,会加重高原反应。
体能与作息
- 出发前一周保持每天30分钟有氧运动,提高肺活量。
- 避免熬夜,睡眠不足会降低呼吸道IgA抗体水平。
衣物与装备
- 三层穿衣法:内层排汗、中层抓绒、外层防风,颈部、脚踝、手腕必须包裹。
- 随身带保温杯,水温50℃左右,每小时小口补水100ml。
在高原突然感冒了怎么办?
第一步:立即评估
用指夹式血氧仪测SpO₂,低于85%立刻下撤;高于90%且症状轻,可原地观察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第二步:对症处理
- 发热:对乙酰氨基酚500mg,每6小时一次,避免阿司匹林(增加出血风险)。
- 鼻塞:生理盐水喷雾,禁用血管收缩剂。
- 咳嗽:右美沙芬15mg,睡前服,减少夜间咳醒。
第三步:补氧与监测
- 持续低流量吸氧,2L/min,不要等“憋得慌”才吸。
- 每30分钟记录一次血氧、心率、体温,出现下降立即呼叫救援。
哪些情况必须紧急下撤?
出现以下任一信号,不要犹豫,立即往海拔低1000米以上的地方转移:
- 静息状态下血氧持续低于80%。
- 咳粉红色泡沫痰,或痰中带血丝。
- 意识模糊、走路不稳、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。
- 尿量<400ml/24h,提示急性肾损伤。
下撤途中如何自救?
- 保持坐位或半卧位,减少回心血量,减轻肺水肿。
- 每下降500米复测血氧,血氧回升到90%以上可暂停继续观察。
- 车辆颠簸时,用软垫固定头部,防止脑水肿加重。
- 提前下载离线地图,标记最近医疗点,避免盲目开夜车。
回到平原后还要做什么?
即使症状缓解,仍需:
- 48小时内复查胸片,排除迟发性肺水肿。
- 继续口服抗生素3天,预防继发感染。
- 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,让心肺功能完全恢复。
写给家属的备忘录
- 提前购买含“高原因病医疗”的旅行保险,保额不低于50万。
- 学会使用血氧仪、制氧机,不要只依赖“感觉”。
- 建立微信群,每2小时报平安,失联立即报警。
高原之美,在于它的纯净与辽阔;高原之险,在于它对生命毫不留情的考验。把感冒当成“小事”的人,往往再也回不到平原。记住:在高原,任何一次咳嗽都可能是最后一次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