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高原需要注意什么_高原旅行必备物品清单

新网编辑 22 0

高原旅行到底危险在哪?

很多人把高原想成“离天更近的净土”,却忽略了它暗藏的三把“隐形刀”。低压缺氧会让血氧饱和度骤降,轻微者头痛、恶心,重者肺水肿;昼夜温差可达20℃,白天短袖、夜里羽绒服并不夸张;紫外线强度是平原的2.5倍,半小时就能把裸露皮肤晒出水泡。自问自答:为什么有人一下飞机就高反?——因为飞机舱内已模拟低氧环境,而身体还没启动代偿机制。

走进高原需要注意什么_高原旅行必备物品清单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走进高原需要注意什么?身体准备的四个阶段

阶段一:出发前30天

  • 心肺耐力训练:每周3次5公里慢跑或40分钟动感单车,把静息心率压到65以下。
  • 红细胞储备:多吃牛肉、菠菜、黑木耳,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。

阶段二:出发前7天

  • 停酒停熬夜:酒精会抑制呼吸中枢,熬夜降低血氧携带能力。
  • 药物预适应:遵医嘱服用乙酰唑胺,每天125mg,可减少50%高反概率。

阶段三:抵达当日

  • 不洗澡不奔跑:热水澡会扩张血管,加速耗氧;奔跑等于把耗氧量瞬间翻倍。
  • 多喝淡盐水:每500ml水加1g盐,既补水又补钠,防止低钠性头痛。

阶段四:停留期间

  • 阶梯式爬升:每天睡觉海拔不超过前一夜300米。
  • 监测血氧:指夹式血氧仪低于85%立刻下撤,别硬撑。

高原旅行必备物品清单:从“保命”到“舒适”

保命级装备

  1. 便携式高压氧舱:如法国PAC35,2分钟可把血氧拉回95%,团队出行必带。
  2. 地塞米松片:脑水肿急救药,首次8mg含服,30分钟无缓解立即送医。
  3. 卫星通讯器:Garmin inReach Mini,无信号区也能一键SOS。

舒适级装备

  1. 羽绒睡袋:选择温标-15℃的鹅绒款,比棉睡袋轻一半。
  2. 钛合金烧水壶:高海拔沸点仅85℃,钛壶导热快,3分钟就能烧开。
  3. 鼻用保湿凝胶:如Secaris,睡前涂一次,杜绝鼻腔干裂流血。

易忽略的小物件

  • 防晒唇膏:SPF50+,高原嘴角裂口比脸上晒伤更难愈合。
  • 速干毛巾:比普通毛巾轻70%,晾一晚就能干。
  • 魔术头巾:可当口罩、围巾、眼罩,一物四用。

高原饮食怎么安排?吃错比高反更可怕

自问自答:为什么有人一上高原就拉肚子?——因为肠道在缺氧状态下蠕动变慢,油腻食物滞留发酵,引发急性肠胃炎。

推荐食谱

  • 早餐:燕麦粥+牦牛肉松+香蕉,易消化且高钾。
  • 午餐:番茄鸡蛋面+酥油茶,碳水+脂肪快速供能。
  • 晚餐:青稞饼+酸奶+凉拌黄瓜,低盐防水肿。

黑名单食物

  • 碳酸饮料:二氧化碳在胃里膨胀,加重胀气。
  • 生冷海鲜:高原运输时间长,细菌超标风险高。
  • 火锅:辛辣+高盐双重刺激,夜间必口渴。

自驾还是跟团?高原交通方式深度对比

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人群
自驾 随时停车拍照,可携带更多装备 需熟悉高原修车,油费高 老司机+2人以上轮换
包车 司机熟悉路况,含简单维修 费用固定,行程不自由 家庭或摄影团
跟团 含保险+氧气+医生随队 早起赶路,购物点烦人 首次进高原者

高原拍照不踩雷:器材与参数实战笔记

自问自答:为什么单反在高原会“罢工”?——低温让锂电池活性下降,电量显示从50%瞬间到0%。

器材防护

  • 相机保暖套:如LensCoat,-20℃也能正常对焦。
  • 多备电池:放内衣口袋贴身保温,轮换使用。

拍摄参数

  • 日出日落:白平衡手动5000K,避免自动偏蓝。
  • 星空:ISO 3200,光圈f/2.8,快门25秒,保证星点不拖尾。
  • 人像:反光板必备,高原侧光容易把脸拍出“阴阳脸”。

返程后身体恢复:别忽视“醉氧”期

回到平原后,有人反而头晕嗜睡,这叫“醉氧”。恢复方案

  1. 前三天每天睡足9小时,让红细胞自然凋亡。
  2. 喝红豆薏米水,加速代谢多余血红蛋白。
  3. 避免剧烈运动,静息心率回到原水平再跑步。
走进高原需要注意什么_高原旅行必备物品清单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