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一到高原就爱流鼻血?
飞机落地拉萨,很多人还没拍照打卡,就先被鼻血突袭。高原空气稀薄、湿度低,鼻腔黏膜水分蒸发快,毛细血管瞬间变脆,轻微擤鼻或打个喷嚏都可能破裂。再加上高原反应带来的血压升高,鼻血就像“欢迎仪式”一样准时出现。

高原流鼻血和普通鼻血有什么区别?
普通鼻血多因干燥或外伤,止血后基本不再复发;而高原鼻血常伴随以下特征:
- 反复性:一天内可能多次出血,尤其清晨起床时。
- 量大:因高原红细胞增多,血液黏稠度升高,出血量看似吓人。
- 难止:低氧环境下凝血因子活性下降,压迫十分钟仍渗血。
现场急救三步法,错过一步都可能加重出血
第一步:姿势别做错
很多人下意识仰头,结果血液倒流呛气管。正确姿势是稍低头,让血自然流出,同时用嘴呼吸避免吞咽血块。
第二步:压迫点要精准
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软鼻部位(不是硬骨处),持续10分钟不松手。若仍有出血,可延长至15分钟。
第三步:冷敷位置有讲究
冰袋或湿毛巾敷在鼻梁与额头交界处,低温能收缩血管。切忌直接塞冰块进鼻孔,可能冻伤黏膜。
如何预防高原反应流鼻血?出发前就该做的准备
鼻腔保湿:提前两周开始
每天睡前用生理性海水喷雾或凡士林涂抹鼻腔,增强黏膜韧性。研究显示,提前适应干燥环境可降低出血概率。

药物辅助:红景天不是万能
出发前一周服用乙酰唑胺(需医生指导),可减少高原反应导致的血管扩张。同时备一盒鼻腔止血凝胶,比传统棉球更易携带。
装备清单:细节决定成败
- 便携加湿器(USB接口款,车内酒店都能用)
- 超细纤维口罩(过滤灰尘同时保湿)
- 维生素C泡腾片(增强毛细血管弹性)
在高原期间,哪些行为会诱发鼻血?
自问:刚到拉萨能不能立刻洗澡?
自答:不能。热水澡会加速血液循环,鼻腔血管扩张后更易破裂。建议48小时后再洗,且水温不超过40℃。
自问:高原喝酒到底行不行?
自答:酒精利尿加重脱水,相当于给鼻腔“抽干水”。饮酒当天流鼻血概率增加3倍,尤其青稞酒这类高度酒。
长期驻高原人群的防鼻血秘籍
饮食调整:吃出来的“铜墙铁壁”
藏区传统饮食中的酥油茶含丰富维生素K,能促进凝血。每天两杯,比单纯喝水更有效。另外多吃黑木耳,其胶质可修复黏膜。
环境改造:让卧室变成“小江南”
在床头挂湿毛巾+小型水盆组合,湿度可从15%提升到35%。实测表明,此法使夜间鼻血发生率下降。

运动禁忌:别在清晨跑步
高原清晨6-8点是气压最低时段,剧烈运动易导致血压骤升。建议傍晚散步,此时氧气浓度相对较高。
出现这些情况必须立即下撤
如果鼻血伴随以下症状,说明已发展为高原肺水肿前兆:
- 咳出粉红色泡沫痰
- 指甲床发紫且按压不褪色
- 止血后仍持续头痛呕吐
此时吸氧仅能缓解,必须24小时内降至海拔3000米以下,否则有生命危险。
回程后为什么还会流鼻血?
回到平原后,身体需要重新适应富氧环境,鼻腔血管会代偿性扩张。这种现象称为“脱适应反应”,通常持续3-5天。可继续用高原期间的保湿方法,直到黏膜完全恢复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