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尔滨第一届冰雪节是哪一年_当时有哪些亮点

新网编辑 7 0

1963年2月7日,哈尔滨第一届冰雪节在兆麟公园拉开帷幕,比后来正式定名的“中国·哈尔滨国际冰雪节”整整早了二十年。那一年,松花江封冻厚度超过六十厘米,城市气温零下二十多度,却挡不住市民涌向冰灯展区的热情。

哈尔滨第一届冰雪节是哪一年_当时有哪些亮点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为什么1963年要办冰雪节?

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,哈尔滨市委希望用“冰与火”的反差提振士气。当时的市长吕其恩提出:“**让严寒变成资源,让冰雪变成财富**”。于是,园林处抽调四十名老匠人,用松花江天然冰切割成三十厘米见方的冰块,在兆麟公园堆出第一座冰塔。


首届冰雪节有哪些首创项目?

  • **冰灯游园会**:首次将民间“放河灯”习俗搬进公园,冰罩里点蜡烛,晶莹剔透。
  • **冰上婚礼**:五对新人在冰雕拱门下宣誓,成为当年《黑龙江日报》头版照片。
  • **狗拉爬犁赛道**:从中央大街到防洪纪念塔,全长两公里,观众可免费乘坐。
  • **雪塑比赛**:小学生用铁锹、木板现场堆雪人,冠军奖品是一双“前进牌”冰刀。

门票多少钱?普通人怎么参与?

成人票价两角,学生票一角,相当于当时一碗热汤面的价格。为了照顾低收入家庭,市总工会发放了五千张“工人观摩券”。**最有趣的是“以冰换票”活动**:市民自带一块三十厘米以上的干净冰块到公园门口,可换取一张门票,既解决了原料不足,又让更多人走进园区。


当年最大的冰雕有多高?

主雕《丰收塔》高八米,底座直径四米,由两千块冰垒成。内部用松木加固,顶部插着三米高的麦穗造型冰雕,夜晚点亮十二盏汽灯,站在南岗区都能望见。**塔身刻着“五谷丰登”四个隶书大字,出自书法家王田之手**,冰面贴红纸,白天看是喜庆对联,夜里透光变红灯。


交通与住宿如何解决?

1963年的哈尔滨只有两条有轨电车线路,冰雪节期间临时加开“兆麟公园—哈尔滨站”区间车,每十分钟一班。外地游客可住马迭尔宾馆或国际旅行社招待所,床位三元一晚,凭单位介绍信入住。**最传奇的是“冰旅馆”**:在公园一角用冰墙围出十间“客房”,内部铺稻草垫和羊皮褥子,睡袋是苏联进口的军用款,共接待了二十七名来自北京的记者。


留下了哪些历史档案?

市档案馆现存《第一届冰雪节筹备纪要》手稿四十二页,记录了从冰块采集到安全巡逻的全部细节。其中一页写着:“**二月九日,气温骤降,冰塔出现裂缝,紧急调运五十床棉被覆盖保温**”。此外,还有一百二十张黑白底片,记录了冰雕制作、群众观灯、夜间巡游的瞬间,底片袋上用毛笔标注“1963·冰灯”字样。

哈尔滨第一届冰雪节是哪一年_当时有哪些亮点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对后来冰雪节的影响有多大?

首届活动共接待市民和游客十二万人次,相当于当时哈尔滨城区人口的十分之一。市财政净盈利三万元,全部用于添置冰雕工具。**更重要的是,它奠定了“冰灯+群众参与”的办节模式**,直到1985年升级为国际冰雪节,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始终是保留项目。如今,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每年用冰量超过十八万立方米,而1963年的两千块冰,正是最初的火种。

哈尔滨第一届冰雪节是哪一年_当时有哪些亮点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