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雪蓝皮书2017透露的市场规模与增速
**2017年,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3976亿元,同比增长18.2%**,其中冰雪旅游贡献超过55%。蓝皮书指出,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,资本、政策、人口三大红利叠加,推动冰雪经济进入“黄金五年”。 - **资本红利**:社会资本投入超过2200亿元,万达、万科、复星等巨头布局滑雪度假区。 - **政策红利**:国务院《冰雪运动发展规划(2016-2025)》明确“3亿人上冰雪”目标,滑雪场数量从2015年的568座增至2017年的703座。 - **人口红利**:90后、00后成为消费主力,滑雪人次突破1750万,年复合增长率达25%。 ---冰雪产业四大投资赛道拆解
### 1. 冰雪装备制造:国产替代的黄金窗口 **为什么国产雪板、雪服突然火了?** 过去90%装备依赖进口,价格高、维修难。2017年,黑龙江、吉林等地出台“冰雪装备产业园”补贴政策,**国产雪板成本下降30%**,探路者、波司登等品牌切入中端市场,毛利率达45%-50%。 ### 2. 冰雪赛事运营:从“烧钱”到“造血” **一场国际雪联世界杯分站赛能赚多少钱?** 以崇礼站为例,门票收入仅占总收入20%,**70%来自品牌赞助和转播权**。蓝皮书显示,2017年冰雪赛事赞助总额突破15亿元,安踏、伊利等企业连续三年冠名,形成“赛事+旅游”捆绑营销模式。 ### 3. 冰雪旅游综合体:万达的“滑雪场+酒店+地产”套路 **万达长白山项目如何3年回本?** - **滑雪场**:日接待量1.2万人次,雪票均价380元/天; - **酒店群**:9家星级酒店入住率超80%,房价1200-3000元/晚; - **地产**:滑雪公寓售价2.5万元/㎡,溢价率比周边高40%。 ### 4. 冰雪教育培训:藏在“研学游”里的暴利 **一个青少年滑雪冬令营收费为何高达1.8万元?** 成本构成:教练费(35%)、雪票(20%)、住宿(25%)、保险(5%),**净利润仍达25%**。2017年,北京、上海等地将滑雪纳入中考体育选考,推动培训市场年增速达60%。 ---冰雪旅游赚钱的六大收入模型
| 收入类型 | 占比 | 案例 | 关键点 | |---|---|---|---| | **门票** | 25% | 崇礼万龙滑雪场日票380元 | 动态定价:周末溢价50% | | **住宿** | 30% | 北大湖Club Med一价全包3000元/晚 | 绑定滑雪课程,复购率提升3倍 | | **餐饮** | 15% | 亚布力“雪火锅”人均消费200元 | 场景溢价:室外零下20℃吃火锅 | | **装备租赁** | 10% | 单板套装日租150元 | 押金模式:降低决策门槛 | | **赛事赞助** | 15% | 奥迪冠名国际雪联世界杯5000万元 | 品牌露出+VIP客户招待 | | **IP衍生品** | 5% | 冰墩墩手办溢价10倍 | 限量发售+社交媒体裂变 | ---四季运营:破解“一季养三季”死局
**为什么90%的滑雪场亏损?** 传统模式依赖冬季3个月收入,**夏季利用率不足10%**。蓝皮书给出三种解决方案: - **山地运动**:崇礼引入山地车速降赛道,夏季门票收入达冬季40%; - **音乐节**:太舞小镇举办迷笛音乐节,3天客流10万人次,带动周边酒店涨价3倍; - **会议经济**:万科松花湖承办药企年会,单场会议收入超200万元。 ---下沉市场的隐藏机会
**三四线城市能玩冰雪吗?** 2017年,绍兴乔波室内滑雪场年客流达38万人次,**70%来自杭州、宁波自驾2小时圈**。投资模型: - **建设成本**:1.5亿元(含制冷设备); - **回本周期**:4-5年(对比北方室外雪场7-8年); - **客单价**:平日180元/3小时,周末260元/3小时。 ---风险提示:政策退坡与气候变暖
**2022年后补贴会减少吗?** 蓝皮书预警:部分省市已下调滑雪场水电补贴(从0.5元/度降至0.3元/度),**新建项目需评估“去补贴化”后的现金流**。 **暖冬怎么办?** 张家口崇礼2016-2017雪季降雪量减少30%,**人工造雪成本占比从20%升至35%**,未来需预留15%的应急预算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